企业发展中心扩大功能成一站式中小企业中心。从4月份起,现有的五家企业发展中心(Enterprise Development Centre ,简称EDC)将扩大功能,成为一站式的中小企业中心(SME Centres)。想要提高生产力和提升能力的中小企业将能够在新的中心内享有免费业务咨询,并且更广泛地接触到各种政府援助计划。政府已经拨款3000万元,作为未来三年经营中小企业中心的资金。
贸工部政务部长张思乐昨天在第五届企业发展中心会议上说:“从4月1日开始,中小企业将能够向这些中小企业中心寻求业务咨询服务。在这五家中小企业中心之外,我们将会逐渐在全岛不同地点设立附属中心(satellite centres)。”这类附属中心可能设在组屋区、工业区,甚至那些你从来没有想到的地方。我们会着重于更小型和微型的企业,因为它们需要更多帮助和指导。”微型和小型企业占本地企业的94%,聘请的员工占总劳动队伍39%。现有五家企业发展中心分别位于中华总商会、印度总商会、马来总商会、中小型企业协会和新加坡制造商总会。至于附属中心只有一家,由中小型企业协会的企业发展中心负责管理。
新中小企业中心服务包括:一、一对一的政府计划咨询、津贴申请指导和为企业把脉,以及在生产力、财务、人力资源和海外扩张等范围给予更深入的咨询意见;二、开办提升中小企业能力的工作坊,协助它们学习如何改善生产力和财务知识;三、举办建立人脉的活动和进行业务配对,将中小企业跟本地和海外伙伴联系起来。中小企业中心将跟包括标新局、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国内税务局、国际企业发展局、劳动力发展局在内的政府机构以及私人领域,携手合作。张思乐指出,企业发展中心和国内税务局联合举办“创新优惠计划(PIC)诊疗所”,便是当中一个例子,超过700家中小企业已经从中受益。由于反应良好,从今年开始,主办者又开展了另一轮的“创新优惠计划诊疗所”。他认为,除了劳工和租金问题,现金流对于小型公司也非常重要。中小企业中心接下来率先举办的活动之一,就是跟新加坡银行公会(Association of Banks in Singapore,简称ABS)联办财务管理咨询时段,让中小企业学习使用免费的财务管理工具和分析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等等。中小型企业协会的企业发展中心总经理郑光耀受访时说,中心目前的人手有16名。为配合中小企业中心和附属中心的需要,将聘请多五六名职员,负责业务咨询。他们将培训新员工两个月,让他们熟悉政府的所有援助和津贴计划,以及让他们跟中小企业业者见面。该中心今年也计划再设立至少多一个附属中心。
谈到企业发展中心和中小企业中心的不同,中小型企业协会的企业发展中心主席洪煜说:“过去,我们的典型服务是在你找上我们时,向你解释你的公司可以得到什么津贴。之后,就由你自己去找顾问,着手进行下来的事情。”“我们现在做的,是让你再向前踏进一步。我们不仅给你意见,让你知道可以取得什么津贴,还引导你走下来的几步,让你展开整个过程。”他表示,至于要引导中小企业到什么程度,中心还在跟政府部门与机构探讨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