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族群与宗教凝聚力更具挑战。新加坡人口结构不断变化,新移民与外来工作者带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到本地展开新生活,为社会增添不少朝气,也带来了文化的多元性。然而,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黄循财认为,这些差异也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摩擦,引起误会或敏感的社会事件。黄循财3月22日天出席全国族群与宗教互信圈(IRCC)两年一度的委任状颁发仪式时说,外国发生的种族与宗教事件可影响新加坡的社会和谐,但新加坡也面对内部人口结构改变带来的威胁,维持各个族群与宗教之间的凝聚力将更具挑战性。
黄循财也是国家族群和宗教和谐指导委员会主席。他说:“在发生误会或摩擦时,应小心处理。几十年来,我们很幸运,社会相当和平与和谐。但我们不能错误地视之为理所当然。”他呼吁昨天在场的350多名互信圈成员、宗教与基层领袖努力协助建立各族群间的信任,通过不同活动与平台加强社区联系。黄循财以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最近设立的和谐基金(Harmony Fund)为例,鼓励互信圈使用这个总额500万元的基金,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个人或社区团体合作,通过一些社区计划,加强社会凝聚力。他昨天也为互信圈接下来两年的工作定下目标,宣布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将针对组织实效的评估及奖励制度,展开双向的检讨。
黄循财指出,检讨互信圈的工作是希望协助互信圈更好地拟定工作策略,并探讨政府是否能加强对互信圈的支持。另外,针对好几名互信圈主席与成员向该部门提供的反馈,希望表现杰出的互信圈与个别成员获得认可,黄循财表示认同。他希望能制定更好的框架,奖励付出时间与精力的互信圈成员与义工。昨天共有85名互信圈主席、联合主席和代表获颁委任状,任期两年。当中,25人首次受委为互信圈主席,象征着组织的领导更新。36岁的方思铭是武吉班让互信圈的主席,也是最年轻的互信圈主席。他受访时对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接下来的检讨表示欢迎。他说:“我希望在接下来两年内,为武吉班让互信圈吸引多100名义工。更完善的奖励制度有助于鼓励更多人参与互信圈的工作。”族群互信圈成立于2002年,2007年改名为全国族群与宗教互信圈,加入互信圈的本地宗教组织目前已达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