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加坡人口老化以及生育率低迷,为了预防人口空洞化,政府加速引进移民劳工,但急速增加的外劳,令人民的怒气不断蔓延。根据新加坡官方规划,目标到了2030年整体人口将成长30%,由目前的530万人提高至690万人。原本大开门户欢迎外国劳工移民的新加坡,近来在国内强大的反对声浪中,决定缩紧外劳门槛,希望能平息民怨,但另一方面却也可能引发企业出走潮。今年2月16日新加坡爆发近年来规模最大的抗议活动。数千新加坡人罕见地聚集芳林公园,表达对政府移民政策的不满,批评海外移民抢走本地人的工作机会,带动国内房价飙涨。为了安抚民怨,新加坡政府放慢引进外劳的脚步,祭出多项措施,包括拉高外劳门槛和调升外劳税等。
新加坡紧缩外劳政策的决定已令海外企业不满,根据美国商会2月初公布调查,受到新加坡移民政策改变的影响,受访的企业中,有5%已决定将营运据点搬离新加坡。美国商会调查期间为去年9-10月。调查结果显示,大约15%的受访企业「考虑重新配置海外营运」。企业界抱怨,紧缩海外移民条件将损害新加坡在亚洲的前景和竞争力。新加坡政府在2012年已削减企业招聘的外国员工比例以及调高聘僱外劳税。当时中小企业协会即指出,逾8成的中小企将面临缺工问题。新加坡在去年11月已调高专业海外人士赴星工作的薪资下限,年薪门槛由原本的3.4万新币调升至14.4万新币(约11.6514万美元)。唯有少数的海外人士能获得这项特殊资格的签证,大多是跨国公司寻求的白领专业人士。包括美国、澳洲、英国、日本共9国商会在2月初联合去函予新加坡人力部代理部长陈川仁,表达对新加坡政策的疑虑。信中提及,「我们忧心新加坡外劳政策的修改,将导致国外、本地企业以及整体经济的潜在冲击」。
评论家指出,假使劳动人口受压制,政府的生产力增长目标无法达成,GDP成长可能会失去动能或衰退。代表新加坡中小企业的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亦警告,外劳政策改变将引发许多企业「毁灭性的结果」。为了回应外界疑虑,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表示,「有些企业或产业希望我们让外劳人口增加像过去一样快。如果这麽做,总人口数将会顺利增长至690万人以上。然而,在劳动人口成长的议题上,我们必须取得谨慎的平衡。」张志贤强调,并非要冻结外劳政策,但也不希望牺牲一切代价来追求成长。李显龙执政党正面临执政逾50年来最低支持率。随着外来移民人数不断增加,人民职场竞争加剧、交通拥挤、房价节节攀升等问题浮现。民怨四起的结果导致2011年大选反对党取得席次创下新高,1月补选时执政党亦输掉1席。2月底新加坡财政预算出炉,依旧维持紧缩外劳政策原则。财政部长尚达曼亦宣布将再调低外劳僱用比例上限与提高外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