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加薪补贴计划未必能提高生产力
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中提出的加薪补贴计划,能鼓励雇主提高员工薪金,与员工分享公司增长果实,但它未必能带来真正效益,实质提高员工的生产力。新加坡经济学会昨天举办“后财政预算案”讨论会,邀请本地经济学者、银行经济师和会计师针对政府周一宣布的财政预算案发表意见。与会者普遍支持预算案提出的各项提高生产力举措,但一些与会者也聚焦政府首次提出的加薪补贴计划,对此计划提出质疑,认为它并不一定能有效提高员工生产力。
华侨银行经济师林秀心指出,新加坡目前处于全民就业状态,失业率一直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就业市场的人力紧张,导致不少企业争抢本地员工。在这情况下,加薪补贴计划可能变相地迫使企业提高员工薪金,以吸引和留住员工,结果员工薪金提高了,生产力却没有相应提高。她说:“加薪补贴计划的概念是好的,但它是否能有效地提高员工生产力呢?企业提高员工薪金,是否就意味着员工的生产力也相应提高了呢?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观察。”大华银行经济师陈达德也对加薪补贴计划所带来的效益有所保留。他以自己从事保安人员的父亲为例,好奇父亲是否会因这计划获得加薪呢?如果父亲获得加薪后,雇主又是否会因此要求父亲延长工作时间,做得更多呢?陈达德说,加薪补贴计划可能会提高员工的生产量,但不一定会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一些低薪工友的工作待遇也可能没获得改善。除了加薪补贴计划,一些学者也在昨天的讨论会上,谈到企业转型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挑战。
新加坡管理大学客座教授李国权表示,政府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并准备让低生产力和低利润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但他提醒,像服务业等虽然生产力和利润较低,但它们却可能属于必需行业。如果政府贸然地让这些企业被淘汰,可能会破坏整个企业生态链。一名与会者提出,本地中小企业应关注员工福利,营造更欢愉的工作环境,这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对此,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温斯敏讲座教授黄有光表示赞同。他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重要的,但它不代表一切。我们的最终目标应是获得幸福,政府应该以快乐、幸福与环保负责的幸福国家指数,来取代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国家成功与人民快乐的指标。”
“加薪补贴”如何计算
财政部昨天发文告澄清,政府最近推出的加薪补贴计划是根据雇员的每月总月薪计算资助的加薪额。雇员的总薪金等于固定部分与加时薪、佣金与花红等可变动部分,因此雇主无需把工资的可变动部分换转为固定部分,就能在计划中获益。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星期一发表政府预算声明时,公布加薪补贴计划这项新措施,协助企业应付转型的压力。政府将会在接下来三年内,资助新加坡员工40%的薪金增长,凡是在2013年至2015年,为总月入在4000元及以下的新加坡雇员加薪的雇主,都可在计划下受益。财政部昨天的文告进一步解释这项措施。文告指出,政府在计算资助的加薪额时,是以雇员每月总月薪(monthly gross wage)为根据。雇主在日历年内支付的总薪金,除以雇主为雇员缴付公积金存款的月份,等于雇员的每月总月薪。文告说,雇员的总薪金等于他的基本薪金及加时薪、佣金与花红等。这意味,总薪金除了固定部分之外,也包括可变动部分,因此雇主不需把工资的可变动部分换转为固定部分,就能获政府资助,不影响灵活工作制(flexible wage system)的原则。政府是根据公司为员工缴交的公积金总额来计算资助额。文告指出,政府将在隔年的第二季,把补贴自动发放给公司,公司无需提出申请。例如,若雇主在2013年符合获加薪补贴的标准,他将在2014年第二季收到补贴。国内税务局届时将致函通知雇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