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财政预算 大力助企业提高生产力
政府将推行一个过渡时期三年援助配套,通过加薪补贴计划、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奖励,以及公司税回扣帮助企业。此外,政府也推出两项措施,助商用业车车主节约成本。企业将获得的税务回扣,每个估税年可高达3万元。货车、巴士和德士也将获30%路税回扣。新加坡生产力仍然落后于许多当今生产力领先的国家和地区,政府在新预算案中加大协助企业提高生产力的火力。除了加强现有奖励措施,政府也将推出新的奖励配套。财政部长尚达曼昨天宣布,为了协助企业重组,政府将推行一个过渡时期三年援助配套,通过加薪补贴计划(Wage Credit Scheme)、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奖励(Productivity and Innovation Credit (PIC) Bonus),以及公司税回扣,给予企业帮助。在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奖励下,那些在原计划下支出至少5000元的公司,可以得到政府1元对1元的现金奖励。政府将在三年的估税年里给予总额高达1万5000元奖励金。此外,为协助企业应付过渡期的挑战,政府将在2013估税年到2015估税年,给予30%税务回扣,每个估税年可高达3万元。政府也推出两项措施,协助商业车辆的车主节约成本。首先,那些在拥车证到期后,已经将拥车证延长多五年的车主,可以选择再延长多五年;目前,车主只能够延长五年。其次,货车、巴士和德士也将获得30%路税回扣。这项回扣将在今年7月生效,可为企业省下4600万元。另一方面,政府也听取了中小企业和商团的反馈意见,通过行业合作、为个别公司提供援助、为各阶层新加坡员工提供培训等三个层面,加强现有的生产力奖励。为此,政府在未来三年将动用约5亿元的额外政府资源。尚达曼指出,首先,政府将支持行业内的合作,这类合作所提供的规模是个别公司所欠缺的,也能促使业内的最佳做法获得企业广泛采纳。这将包括“行业合作计划”。在该计划下,由多家公司组成的财团将合作开发方案,解决特定行业内所面对的生产力挑战。七个行业将采纳这项做法,包括饮食生产、零售、餐饮、印刷与包装、纺织品及服装、家具制造和社会服务。这项计划估计在三年内将支出1亿元。
政府也将“提升企业能力合作计划”(Partnerships for Capability Transformation,PACT)的涵盖范围,从制造业扩大到其他领域。该计划促进中小企业跟大企业的合作,以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共同创新、提升能力和在供应链内分享最佳做法。此外,政府也将推出协助个别公司的举措:一、让企业更容易和快速申请PIC,以及扩大企业获得PIC优惠的投资项目范围,例如餐馆将能够索取购买洗碗机的补贴,而承包商则可为购买剪刀式升降机索取补贴等等;二、引入土地善用补贴(Land Productivity Grant),支持善用土地的公司;三、将中小企业跟政府研究机构和私人领域的科技供应商联系起来,为中小企业开发生产力方案,提高它们的竞争优势;四、另辟土地供设立综合建设预制枢纽(Integrated Construction and Precast Hubs)之用,鼓励建筑业采纳预制做法。在个人方面,政府将进一步推动在各个工作队伍层面培训新加坡人的做法。政府将强化以低薪新加坡工人为对象的就业培训计划(Workfare Training Support Scheme,WTS)以及帮助“专业人员、经理和执行人员”(PME)提高专业能力或进行中年转业的计划。政府也将推出由标新局和商团开发的“中小企业人才计划”(SME Talent Programme),发出奖金鼓励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学生在毕业后加入中小企业。此外,政府将让中小企业更容易参与政府的各种援助计划,包括把企业发展中心加强为一站式的中小企业综合中心,以及协助零售与酒店接待业采纳科技,提高有关行业的生产力与员工薪金。
政府接下三年将分担 企业员工40%涨薪
新加坡本地餐饮集团Han’s的本地员工约有279人。Han’s副总经理倪义镇说,公司注重员工福利和待遇,每年会采纳全国工资理事会(National Wage Council, 简称NWC)建议的加薪幅度,另外再加多约3%薪金。此外,公司每年把15%利润以奖金形式分发给员工,过去五年员工平均收入约增加40%。在新预算案下,政府接下来三年将分担企业支付员工涨薪的40%,以4000元的月薪为顶限。对此,倪义镇表示支持,认为这即可协助公司给员工更高薪金,推动员工士气,进而提高员工的生产力,为公司业务带来正面影响。黄宝凤(左图)是Han’s餐馆的年长员工,今年73岁的她,负责洗菜和切肉等厨房杂活。谈到有可能获得加薪,黄宝凤只是淡然地说:“在这里工作不错,最重要的是,我很高兴公司还会雇用像我这样的老人。”

重组经济步伐不能放缓
新加坡不能放缓重组经济的步伐,否则将面临持续的低生产力、低薪水和低盈利情况。在展开经济重组的过程中,政府将调整人力政策,根据各行业的特殊情况收紧外劳政策,也提升公民劳动队伍的技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指出,外籍员工目前占劳动队伍的33.6%,政府在2010年接受经济战略委员会的建议,减缓外籍劳动队伍增长,防止外籍员工在劳动队伍中所占的比率显著超过三分之一。 尚达曼说,虽然各种政策必须能让外籍员工人数根据商业周期波动,或是像现在这样配合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外籍员工在劳动队伍的比率“不该无止境增长”,外劳政策也必须依照这个原则。因此,新加坡得进一步调整,继续放缓外籍劳动队伍增长。不过这些调整不该一刀切,而是要反映各个行业的情况。在调整人力政策上,政府首先将选择性地削减外劳比率顶限,受影响的将是聘请外劳人数增长显著,以及生产力低于国际生产力领先水平的行业。其次,所有行业的外籍劳工税也将提高,继续降低企业对外劳的依赖,提升生产力。对外劳依赖更大的企业,得承担更大的劳工税增幅。不过尚达曼说,低技能外劳的外劳税显著增长之际,熟练外劳的外劳税按原定计划在今年7月调高后将不再上调。因此,大多数依赖熟练外劳的企业将无须支付更高外劳税。第三,政府也会鼓励企业积极发展公民劳动队伍的才华和技能,并公平地奖励本地员工。尚达曼说:“我们不能突然切断外籍员工的流入,不过必须放缓其增长速度。所以我们作出这些调整,我们也必须清楚了解这会给很多企业带来的困难。企业和协会就雇主在寻找本地员工时面临的挑战已经给予广泛反馈。”
随着未来有更多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队伍,专业人士、经理和执行人员的就业环境将发生转变。
为了确保在新加坡的企业能招聘到最佳团队,具备公司在国际竞争中所需技能和专业能力,同时也继续保证新加坡人在就业与职场发展时不处于下风,相关人力政策也需要展开调校。
继续收紧就业准证资格
尚达曼透露,人力部将继续收紧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劳动队伍的资格条件,尤其是级别最低的Q1准证持有者。政府去年曾提高Q1准证门槛,以在经济重组时提高较低水平外籍专业人士的素质。这也导致去年持有就业准证的外籍员工减少,许多人不得不“降级”申请受到外劳比率顶限和外劳税限制的S准证。人力部也将推出一个新框架,确保企业在招聘时公平对待新加坡人。人力部正在研究各发达国家的就业准证政策,例如一些国家要求企业在申请外籍员工就业准证前,先打广告向本地人宣传职位空缺。尚达曼说,这样的框架必须让企业继续满足竞争需求,这样它们才能为新加坡专业人士提供足够机会,让他们在职场有出色表现。他也强调,这不必操之过急,人力部会对所有利益相关者展开咨询,发展一个可行的框架。
各人说法观点
“外劳政策收紧将加剧劳动市场紧缩压力,因此政府同时推出加薪补贴计划等援助措施,将能助企业应付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然而,虽然有了这些援助措施,我仍担心企业无法应付劳动队伍紧缩短期内所带来的冲击。我认为政府应该小心进行,待企业准备好后,才加速缩紧劳动市场。”
“政府这次为推动经济转型所推出的措施对企业来说有不同的效果。企业一方面面对痛苦的外劳政策收紧,但另一方面,政府也推出协助企业转型的措施。我认为,企业需要改变,也同时可善加利用这些长期措施。预算案发出的信息是明确的,那就是企业需要忍痛进行重整。”
“政府不断缩紧外劳政策,公司只能做出应变,我们决定把一部分生产搬到邻国,把高科技业务保留在本地。公司外劳人数约占一半,本地人不愿意做这类工作。现在外劳课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困境,虽然政府协助提高生产力,但减少外劳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时间来缓冲和适应,不然我看很多公司都会支撑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