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将全面提高外籍劳工税并调整个别行业工作准证和S准证的外劳比率顶限,进一步减低企业对外籍员工的依赖。不过此次收紧并非一刀切,而是视个别行业而定,受影响最大的是生产力较低的行业,例如服务业。面提高外劳税推动生产力提升。外劳比率顶限也视个别行业收紧。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说:“我们不能突然切断外劳流入,不过必须放缓其增长速度。”他说,建筑、海事、加工和个别服务业面临的人手短缺问题众所周知,然而这些最依赖外劳的行业也是生产力距离国际标准最远的,拖累了整体经济的生产力。因此,收紧外劳政策的目的“不仅是用本地人取代外劳,主要的是减少对人力的依赖。”各行业工作准证(Work Permit)和S准证外劳税上调将在2014年7月和2015年7月生效。

生产力增长缓慢和外劳人数增长较快的行业外劳税增幅较大。低技能外劳的外劳税将显著增长,不过多数行业熟练外劳的外劳税按之前计划,在今年7月提高后将不会增长。因此,如果多数雇用熟练外劳的雇主,不会面对更高外劳税。政府上一次是在2010年财政预算案宣布分阶段上调外劳税,最后一轮调整将在今年7月生效。个别行业可聘请的外劳人数也将进一步受限,首当其冲的是生产力低于国际水平的服务业。今年7月开始,服务业工作准证的外劳比率顶限将从45%降低至40%;S准证比率顶限则从20%下调至15%。目前,外籍员工人数超出新顶限的企业,最迟得在2015年6月底前将外籍员工削减到新顶限内。
海事业也受外劳政策调整影响。目前,海事业每聘请一名本地员工就能聘请五名外籍员工。从2016年1月,本地员工和外籍员工的比例限制将调整至1比4.5;1月起则进一步调整到1比3.5。建筑业与加工业的外劳比率将维持不变。尚达曼说,这些调整将对餐饮业等服务业产生影响,但却是“痛苦但却必要的一步”。为协助服务业应付人手紧缺,人力部将允许企业把外籍员工调派到不同部门。此外,S准证的申请门槛进一步调高,底薪要求将从今年7月起从2000元上调到2200元。今后,政府也将实施分层式 门槛,年龄较高和经验丰富的S准证申请者必须满足更高底薪要求。人力部也会继续收紧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的申请条件,尤其是最低级别的Q1准证。人力部还计划设立一个新框架,确保企业在招聘时公平考虑雇用新加坡人。尚达曼说,专业人士、经理和执行人员的就业环境将不断变化,更多新加坡大学毕业生将进入职场,就业准证政策必须确保在本地的公司能招聘到“最佳团队”,具备公司在国际竞争中所需的技能和专业能力;同时,确保新加坡人在就业与职场发展上不处于下风。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山得锐受访时说,有针对的外劳政策收紧连同生产力及创新优惠计划奖励,将会在中长期提高科技投资和创新,不过短期内预料将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结构性调整成本。KPMG会计事务所合伙人周宇峯提醒,在收紧外劳政策、努力提高生产力同时,不能忽略劳动力密集的行业,这些行业需要更多时间重组,转变成由生产力驱动的业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