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了政府的各种援助后,新加坡去年的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0.459,比前年的0.448来得高,显示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居民住户实际人均月入增2.7%最低10%,居民住户实际人均月入下降1.2%。住户收入报告显示,居民住户的每名成员去年从各政府援助计划中,平均获得1340元的补贴。房子越小的居民住户,所获得的政府援助越多。住在一二房式的住户,每名家庭成员去年平均获得6138元的补贴,三房式及四房式住户则分别平均获得1530元及1217元。政府在过去年一年通过水电费回扣(U-Save)、消费税补助券(GST Voucher)以及就业奖励计划等,为低收入国人提供补贴。在计算了政府的各种援助后,新加坡去年的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0.459,比前年的0.448来得高。基尼系数是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系数,0是收入分配绝对平均,1是绝对不平均。不把政府补贴考虑在内的话,我国基尼系数则从前年的0.473微增至去年的0.478。针对基尼系数上升,显示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黄奕鹏认为,这不只是个经济课题,也是个政治议题。他说:“政府过去为了吸引高收入者留下,取消高税务制度和遗产税等,政府下来应当正视是否要提高高收入者的赋税或以更大力度重新分配收入。”如果把通货膨胀考虑在内,新加坡受雇居民住户实际人均工作月入去年增加2.7%,可是收入在最低10%的受雇居民住户实际人均月入却下降了1.2%。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紧缩的劳动市场使受雇居民住户(resident employed households)去年的工作月入中位数增加530元,达到7570元。不过,如果把通货膨胀考虑在内,有关增幅只有2.7%,比前年的5.6%低了许多。新加坡去年的整体通货膨胀率是4.6%。

整体受雇居民住户的实际人均月入去年同样平均上扬2.7%,而收入在最低10%住户的平均人均月入虽然从前年的422元微升至去年的440元,却不能抵消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冲击,以致他们的平均人均月入实际下降了1.2%。统计局于昨天发表的《2012年住户收入主要趋势》报告中,透露受雇居民住户工作收入的细节。受雇居民住户是指以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为一家之主,并有至少一人工作的住户。报告指出,不同收入群的收入增长情况年年都不一,如果以过去五年来看,各群体受雇居民住户的平均人均名义和实际月入,其实都有提升。当中,处于最低1至60百分位的受雇居民住户,享有显著的收入增长,幅度介于5.4%至14.3%。以收入最低10%住户来说,2007年至2012年的实际平均人均月入,累计提高了5.4%,比2002年至2007年的1.7%高。如果计算通货膨胀时扣除自住型住房的估算租金(imputed rental),这个群体的实际平均人均月入则每年提高了2.7%。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师林秀心受询时表示,常年数据起伏较大,2007年至2012年的数据显示收入最低10%住户,在这期间仍取得正数增长。她认为,必须加强低收入工人的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受雇能力,从而推高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