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人们所熟悉的传统中医术,分成针与灸两个部分,中医认为它们相辅相成。新加坡医药理事会最近却区隔这两种疗法,规定属下学过中医或针灸术的西医只能用针,不能施灸。
新加坡医药理事会没有说明实施这个规定的原因,令不少医生感到费解。有人认为,这反映长期以来中医所面对的不平等对待,以及不被理解的处境。不过,也有注册为中医师的医生说,不常用灸为病人治疗,因此影响不大。
灸是针灸疗法之一,多指将艾绒等草药燃烧后在穴位上熏熨治病。根据《说文解字》,“灸,灼也”,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多用以治疗阳气衰弱,沉寒痼冷等病。
一些医生指出,灸法历史悠久,也非常安全,但是燃烧艾草时会散发味道,不适合封闭冷气房,因此少用。
管制本地西医的医药理事会最近在网站发表声明,只支持针灸中的针法,其他方式包括灸均不被认可。凡是同时向医药理事会和中医药管委会注册的医生,都只能用针。
受影响的是学过中医或针灸课程的西医,人数有百多名,据了解,禁令是针对医生而不是诊所,即使该医生到别处看诊,也一样不能用灸。
医药理事会在回复本报记者询问时说,其他种类的针灸疗法从来没有获得理事会认可。
“理事会的这个立场,是为管制医疗注册法令下的医生,确保他们的做法符合条规。那些只向中医药管委会注册的中医不受影响,因为他们的行医体系不同。”
医药理事会也说,理事会已通知了100多名医生,如果被发现采用针法以外疗法,将受到理事会纪律处分。
不过,理事会没有答复记者所提的其他问题,包括针灸课程开办已久,为什么到现在才作出澄清,这是否跟最近有人投诉针灸师疗法不当有关,以及其他相关疗法如拔罐是否也不受理事会承认。
受访的中医师和曾接受中医训练的西医表示,之前没听说有这样的禁忌,对这次的禁令更是不解。
“显示对中医缺乏认识”
前中医学院院长郑心锦医生认为,医药理事会的这一举动,显示长期以来西医对中医缺乏认识。
他说:“一般的西医团体,不会主动支持中医疗法,这种想法很合理,因为作为医生要对病人负责,如果自己都不理解的东西,又怎么能介绍给病人?”
这名退休牙医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接触中医,并在1995年用五年修完中医课程,目前改设中医诊所。
他认为,针灸中的针法疗效较普遍让人接受,但灸法较少人用,而且中医不太注重做西式科学研究,因此难以融入西医那种以科学依据为本的思维架构。
“中医总认为老祖宗做了几千年的东西,为何还要再研究来辩证它的效用?”
另一名开中西合并诊所的孙勇平医生说:“如果不能用灸,干脆连中医也限制,为什么偏偏西医不行?”
拥有针灸专业文凭的麻醉专科西医师陈智勇说,很多上门求诊的病人对针疗法本身的效果很满意,所以诊所并没有提供灸法或拔罐治疗,医药理事会的这一决定对他的治疗方案并没太大影响。
国大医院有三名新加坡西医定期做针灸,发言人说,因为烧灸影响室内空气质量,他们改用真空拔罐。据了解,一些其他医院也不常用灸。
大众医院院长萧士发说,灸其实比针更安全,一般上都不会接触皮肤,比如用薄姜片隔开的隔姜灸、或者把烧热的艾条放在针头上传热,皮肤上会有纸片铺垫防止意外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