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生育率目前虽然低于2.1人口替代率,但情况不应造成恐慌,因为2.1这数字不该被当做最佳基准,而政府在进行长期的人口规划时,也不应再使用以人口替代率概念为依据的既有模式。
国际知名的人口统计研究学者鲁兹(Wolfgang Lutz),昨天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主办的座谈会上发表研究心得,提出了这个论述,挑战许多国家将人口替代生育率水平定义为最理想生育率的作法。
鲁兹指出,教育越来越普及,即使国家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未来社会中的年长者因受过更高的教育,生产力预料也将大大提高,而若根据这一论述,新加坡目前低于2.1人口替代率的生育率“其实并不算低”。
他解释说:“要是年长者普遍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健康意识也会是较高的,这样一来,整体健康状况况势必改善,而他们的工作期也将显著延长。”
国会最近刚通过修正的人口白皮书动议,而根据白皮书中的规划,政府希望在中短期把目前1.2的生育率提高到1.4至1.5,长远目标是达到2.1的人口替代率。
然而,鲁兹指出,2.1的人口替代率并没有将人民的教育水平、死亡率与移民的引进等因素纳入考量,是一种“高度人工的概念”。
根据他与团队的计算,若考虑教育全球化趋势,新加坡长期的理想生育率应是1.7,而这数字远低于目前2.1的长远目标。
鲁兹是维也纳人口统计与全球人类资本维根斯坦中心(Wittgenstein Centre for Demography and Global Human Capital)创始主任。他说:“在短期内,新加坡的公民生育率可介于1.3至1.4;如果生育率降至比目前1.2的水平还要低,可能会带来问题,但即便如此,若只是在一段时间内处于1.1的水平,并不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根据这样的计算方式,新加坡留学生也将为新加坡未来人口增加增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