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中医学院针灸研究院历史概况:
中华针灸研究院
针灸是中医学三大瑰宝之一,针灸医学发源于中国,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精华,并经历了上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是一门身心一体,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医学。1971年中国政府对外公布针刺麻醉的科研成果,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逊访华后,在西方发达国家掀起首次“针灸热潮”。为了有效推动新加坡正规针灸研究和发展,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于1978年12月,正式成立了中华针灸研究院,大力推展针灸的科研,首任院长李永升医师,副院长洪琼彬、谢斋培。
在新加坡,针灸也和中药一样,多年来受到了广大民众的青睐与信赖。随着新加坡政府于2001年立法注册针灸师,并在2002年立法注册中医师之后,大大的提高了民众对针灸的信心和提升了中医师的社会形象。2007年起,新加坡卫生部批准了新加坡中医学院,为西医开设中医针灸专业文凭课程,这无疑是中医学上的一大喜事,为针灸事业注入一股更强有力的动力,此举乃广大病黎的一大福音。
科研活动
中华针灸研究院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成立研究小组,并对多项穴位的疗效进行观察。
2003年4月间,中华针灸研究院展开健康与常见病普查,收集一千余人的有关资料,初步结果已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第七届亚细安中医药大会上发表。
2004年,中华针灸研究院开展对“指压足三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的深入研究,并于同年10月在澳洲黄金海岸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上发表临床心得。
发展方向
中华针灸研究院将针对针灸医学理论与临床疗效课题进行探讨,推动本地中医科研项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