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长黄永宏说,学前教育应照顾小孩不同的成长需要并推出适龄的项目,把它纳入新加坡教育系统里,可能会过度强调教学法和课程内容的共同性,以致各个学前教育中心过于注重孩子的算术和书写能力。
新加坡教育部并不打算把学前教育纳入新加坡教育系统里,以避免学前教育被“同质化”,变成正规教育的一部分。
新加坡教育部长黄永宏回答杨莉明(碧山—大巴窑集选区)的提问时说,学前教育应照顾小孩不同的成长需要并推出适龄的项目,把它纳入全国教育系统里,可能会过度强调教学法和课程内容的共同性,以致各个学前教育中心过于注重孩子的算术和书写能力。
杨莉明及数位议员担心学前教育的收费过高,如果学前教育不是强制性的话,一些孩子可能会失去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以致他们输在起跑点上。
黄永宏在回答询问时提出了一些数字,在2006年,来自中低收入家庭,没接受学前教育就上小一的小孩,占了同龄小孩的5%,而去年,该比例下降到2.4%。
这是因为新加坡教育部高级政务次长马善高所领导的“改进学前教育素质委员会”,成功综合基层组织、自助团体和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会(PCF)等的力量,推出以中低收入家庭为目标的各项援助计划。
黄永宏说,专家建议学前教育应注重传授孩子同他人合作和沟通的社交技巧,鼓励他们表达所思所想并建立他们的信心。
例如,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不久前就倡议,把英格兰的正式入学年龄从五至六岁提高到七岁,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加强他们的信心、社交技巧以及基本语文能力。
他认为,学前教育被“同质化”,意味着家长不能根据孩子的需求,从不同教育模式和教育机构中做出选择。
他也以香港部分家长在妻子一怀孕就为未出生的孩子报读幼儿园为例,指出很容易使家长形成攀比心理。
“教育部因此打算延续目前的做法,为幼儿园教育制定宽松的条例而不提出一套规范。”
他重申,由于缺乏被全球接受的学前教育模式,新加坡教育部不会明文规定学前教育的内容,但将针对师资等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以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素质。
黄永宏也强调,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把学前教育列入正规教育。
他举例,芬兰小孩在七岁才接受正式教育;瑞典、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同样不强制学前教育,也不把学前教育纳入正式的教育系统里。
部长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国教育系统里将造成学前教育中心及家长攀比心理的说法,一些议员并不完全同意。
潘丽萍(惹兰勿刹集选区)认为,把教育等同于学业成绩的定义过于狭隘,她觉得孩子的社交技巧、道德教育、团体精神,甚至是玩耍的能力等等,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