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加坡教育的基本现状
新加坡1965年8月9日独立后,百废待兴,其中一项就是教育,为了更有效地培育国家需要的实用人才,新加坡教育实施一级政府管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今已大致成型,而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学校的种类
(1)政府学校:经费全部来自政府补助的学校,包括人事费、设备费及发展经费等,都是来自政府的预算,这些学校所有的财产都属于政府。
(2)政府补助学校:这类学校与前者相类似,其经费大部分来自政府的补助。所不同的是,这些学校有一些私有的财产,主要原因是,这些学校原本大多是私立学校,在新加坡独立之后,新加坡政府为了统一教育制度,因而将这些学校纳入政府补助。这些政府补助的学校其建校背景有宗教团体学校、会馆学校两种。
(3)自主学校:这类学校由各校董事会管理,其产权是自己拥有,可以自筹经费,但部分费用仍是由政府补助,政府的补助经费依学生人数而定。学校可自行招聘教师,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可调高教师的薪资,也可自行添置一些设备。这些学校办学绩效优良,如华侨中学、莱佛士中学都是新加坡培育英才的重点学校。
(4)私立学校:其经费完全是自己负责,政府没有任何的补助。这些学校大部分指新加坡的国际学校,是依据新加坡国际学校设立法规而设立的,这些学校是以吸引外籍学生为主,新加坡籍的学生也可进入,不过有一定比例的限制。
2、义务教育
新加坡的义务教育为十年制,其中小学六年,初中(新加坡称中学)四年,就读社区附近的学校(新加坡称邻里学校)。新加坡的教育是精英教育兼顾普及教育。普及教育是使所有的新加坡人都有机会接受至少十年的义务教育,精英教育是指有计划地培养优秀的学生,因此,自小学四年级时,新加坡就开始进行分流。小四学生在学年结束前,要参加分流考试(共三科),然后再依此成绩分为EM1、EM2及EM3等三个能力源流。EM1及EM2的学生在小五、小六年级修读较高程度的母语、英语、数学及科学等课程,而EM3程度的学生,就学习基础程度的课程。
在小学六年级毕业时,所有学生都要参加小学毕业考试,考试科目包括母语、英语、数学及科学四科。学生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而被分配到不同程度的初中。例如华人学生成绩较好的,就可进入“特选中学”,这些学校具备较强的华语能力及华语课程,属于高级华文学校,包括华侨中学、南洋女中、德明中学、南华中学等。如果考试成绩较差,有可能在初中要读五年。
3、初级学院
学生读完初中四年之后,就要进入初级学院(相当于中国内地的普通高中)。新加坡的初级学院仅需读两年,就可以申请进入大学就读。一般而言,大约有50%左右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其GCE“O”Level成绩较好者,均可进入初级学院就读,即预备将来要进入大学就读的。目前新加坡共有十多所初级学院,其中较有名的是莱佛士初级学院、国家初级学院、华中初级学院等。大约有3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参加GCE“O” Level考试后,无机会进入初级学院就读,就可以选择进入工艺学院(类似于高级职业学校),目的是训练学生学习一技之长,以便毕业后能够进入就业市场。大约有10%左右成绩较差的初中毕业生就读普通高中,政府给予一个受高中教育的机会,有些学生在这些学校有可能表现较好,也有机会转到工艺学院就读,如果成绩真的很差,普通高中可以读三年。大约10%左右的初中毕业不愿再继续升学,由于已完成基本国民义务教育,他们拥有自由选择权,可离开学校进入就业市场。
4、大学
新加坡的初级学院学生,在毕业前要参加GCE“A”Level考试。这类考试由英国剑桥大学认证,受到英国及澳洲等大英国国家认可。新加坡初级学院的毕业生只需要凭这次考试的成绩单,就可申请进入新加坡、澳洲或英国的大学。
新加坡目前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三所公立大学,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最具盛名,其学术研究水平不仅在新加坡最优秀,在亚洲乃至全世界亦颇有学术声誉。
二、新加坡教育的启示
学习考察归来,没有找到现成的答案,但找到了系统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了接近答案的路径,可谓受益匪浅。新加坡教育制度致力于帮助学生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各自的潜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热忱。新加坡以精英治国,重视教育的竞争性。程度好的学生,可以不断提升,并且政府提供很多的奖学金供其深造。这在每一个国家都有这种现象,尤其在亚洲的日本、韩国及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只不过新加坡政府强调的精英教育理念特别引人注目。
启示一:多元化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兴趣与专业的选择机会,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除了学术课程,学生还能通过学校提供的课程辅助活动发展自己在音乐、美术和体育方面的才华。学校通过让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如创意、自给与坚毅,练就学生在现今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必备的生活技能。政府对学生学习的渠道,提供多种选择机会。例如初中毕业后,可选择就读初级学院、工艺学院或普通高中。这种多渠道方式,使得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升自己的教育知识水平,而不致于在初中毕业后,就中断其学习机会。提供保障多元化的教育,需要校长有自己的文化心理结构,只有文化心理结构鲜明而稳定,校长才能更有主张,更有定力,才能在社会现实和教育的本质追求之间自如游走。搞基础教育,“基”是深度,对中小学生来说,就是习惯养成、身心健康、情感品德;“础”是宽度,对中小学生来说,就是知识和技能。“基”与“础”应当均衡发展,不可偏废。
启示二:双语化
新加坡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和母语,英语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媒介语。官方认为,双语教育政策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语文能力,借以认识东西方文化以及培养他们的世界观。这些优势让学生更具竞争力,帮助他们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交往,同时能够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中游刃有余。李显龙总理就是在其父亲李光耀资政的刻意栽培下,同时接受中文及英文教育,李显龙小学就读于南洋小学,初中就读于公教中学,高中就读于国家初级学院,其中南洋小学及公教中学都是以华文为主要背景的学校,而国家初级学院则是以英文为主的学校,使其具备两种语言的能力及教育素养。李显龙就读的这三所学校,均为新加坡相当有名声的精英学校,许多优秀的政要、学术界、企业界的领导人,都出自这些学校。以国家初级学院为例,除了李显龙总理之外,现任的人力资源部长、社区发展部长也毕业于这所学校。
启示三:竞争性
新加坡的教育虽有多元化及多渠道,但教育的竞争性相当高。从小学开始就灌输其价值观并加强竞争力的培养。每一个阶段都有考试,然后依据考试成绩,决定下一阶段的升学教育。以小学四年级的分流考试为例,这是所有学生第一次教育鉴定考试,由此成绩的高低进行不同程度能力的分流,程度好的就分在好班,程度差的分在较差的班,差班学习环境相对较差,有可能影响个人未来的发展。所以,首次分流考试就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前途。小学毕业考试,是所有学生的第二次教育鉴定考试,依此考试成绩高低,进入不同级别的初中就读,进入较好的初中就读,将来就有机会进入较好的初级学院,进入较好的初级学院,将来就有机会进入较好的大学,因此,小学毕业考试相当重要。在初中二年级时有的学生要接受第三次的教育鉴定,这次的鉴定是关于将来读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一般而言,数理成绩较好的同学,大都读自然科学,其余的被分至读社会科学。因此,这次的教育鉴定,不仅与学科成绩的高低有关,也与学生个人将来学习的方向密切相关。初中四年毕业时,所有的学生要接受人生的第四次考试鉴定,即每位学生都要参加GCE“O”Level考试,这是英语剑桥的考试,因此受到大英国协会员国家的认可。高一级学校就依据这次考试成绩的高低进行录取,成绩较好的进入初级学院就读,次好的进入工艺学院就读,再其次的进入高中或就业市场。
初级学院读两年毕业时,所有的学生要接受人生第五次教育鉴定,参加GCE“A”Level考试,然后再依此成绩申请进入大学(新加坡实施义务征兵制,所有男生读完初级学院或年满18岁,都要先服完兵役2至3年后,再读大学。因此,新加坡的大学一年级的男生都要比同班的女生年长2至3岁)。
由此可见,如果说我国的学生承受的是中考、高考节点的压力,那么新加坡学生承担的是五次教育鉴定的过程压力,过程压力负担显然重于节点压力负担。学校不可能取消考试,因为那是衡量学生表
意腾新加坡留学中介www.eistudy.com以多年的留学中介经验为您的新加坡留学之路提供快捷的出国留学流程和全方位保障,零中介费!国内免费留学咨询热线:400-7160816 新加坡咨询热线:0065-67379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