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国家,建国初期的国土面积仅488平方公里,因此十分珍惜和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非常重视在自己的疆域内围海造地。他们在土地的利用方面是立体的,比如我们参观的多美歌地铁转换站,地下三条不同方向的地铁线路在此交汇,而地下和地面仍有多层的公共服务和商业建筑,这是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典型例子。他们可以按规划花大量土地用于环境的美化绿化,但却从不随意浪费那怕很小的一块土地。
新加坡在生态保护区方面很出色。一个如此面积的 小国,仍能保留下164万平方米的武吉知马热带雨林保护区,87万平方米的双溪布落自然公园红树林保护区,同时,在垃圾填埋场周围,他们也因地制宜,在原有小岛海滩上种植红树林并加以保护。
新加坡水源保护建设极具特色,因其淡水供应经常受到他国的威胁,视淡水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地表水都已纳入饮用水源进行保护、收集和利用,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回收利用,并对海水进行淡化,他们计划在不久的将来要争取达到淡水自给。新加坡政府还计划于河流出海口处修闸筑堤坝将附近城区地表水和经过处理达标后的“再生水”等作为战略性淡水资源储存起来。
城市绿化做到极致,是新加坡的环境亮点,实在大美了!虽然绝大部分绿化是后天人工种植,但他们种植得非常自然得体,树木花草品种繁多,城市绿化主次、层次分明,树木体态自然伸展,少有人工修剪和人为造型,更不会将成排的树木锯成枯枝以待来年“统一形像”。他们的城市道路如有中间隔离带,几乎都种上树冠较大的遮荫树,加上两侧的行道树,整个路面基本都被覆盖了。挡土墙、高架路两侧甚至支拄上,也尽可能种些花草;路边、住宅区的角落、十字路口的边角地,那怕只有一平方米不需车行人走,也都进行绿化。正在填埋的实马高垃圾填埋场,分成若干期许多个区,只要有一处填满,就马上铺上耕植土撒上草籽,花费不多但效果良好,几年后又是一片仿生态的自然绿地。优美的城市绿化环境是新加坡最吸引人之处,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那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他们精心规划,用心种植和呵护的结果。新加坡有大量大大小小的绿化公园和开放空间,人行道上的树木成荫,洁净的水体,清洁的环境,使人们只要走出办公室、住宅或学校,就体会到自己身处于优美的花园之中,这不仅带来了房地产升值的经济效益,更是国民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的体现,最终提高了国家的整体形象乃至在国际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