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出入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南部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巴淡岛相望。
在过去,新加坡一直用“新嘉坡”作为其独立初期的通用华语国名。由于受到当地华侨所带来的汉语方言(包括闽、粤、客语等)之习惯的影响,也在后期出现许多衍生的国名称谓,例如“星嘉坡”、“星加坡”、“石叻”、“叻埠”,甚至“实叻埠”等等,而外界也普遍以“星洲”、“狮城”或“星国”作为简称来描述新加坡。
新加坡土地面积为710.2平方公里,土地极为有限,为了满足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加坡通过人工填海来扩大土地面积。在过去的40年中,已经填拓了100多平方公里的新土地。
新加坡共有大小岛屿50多个,地势起伏和缓,主岛新加坡岛的面积占90%以上,外岛包括裕廊、德光、乌敏岛和著名的圣淘沙。新加坡最长的河流是实里达河,海岸线长近200公里。由于缺乏大型纵深的河流,新加坡政府专门修建了多个蓄水池,现在的蓄水池增加到17个,集水区面积占全岛三分之二。
新加坡的名字和它的地理位置没有太大的关系,有关系的是新加坡岛的形状。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据马来史籍记载,公元1324年左右,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乘船到达此岛,在现今的新加坡河口无意中发现一头动物形若狮子,于是把这座小岛取名Singapura。Singa就是狮子的意思,而Pura则代表城市,而狮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为地名,这就是新加坡“狮城”的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