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就业关键是信息渠道的畅通

海归缘何成为“海待”?海归归国是创业还是求职?深圳的海归们现状又是如何?如何突破海外人才求职渠道瓶颈?日前,记者就这些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才热线营运总监黄路真,他对目前海归就业难等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记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归成“海待”的现象在深圳并不鲜见。外地还出现了“海归硕士百封求职信石沉大海”的新闻。目前海外留学生归国找工作真的那么难吗?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决呢?

黄路真: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国内各行各业需要大量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海外留学生,在全国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显然更应受到青睐;另一方面,留学生回国后又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里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渠道问题。用人单位和归国留学人员不能有效地沟通和交流人才供需双方的信息;二是留学人员的自我定位问题,如对待薪酬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的问题要着眼未来,入乡随俗。

记者:回国就业涉及一系列政策问题,比如解决户口、档案,那么由此对海归人才顺利的就业产生了诸多瓶颈,您认为如何才能妥善解决?

黄路真:我国的户籍政策正在逐步放开,挂靠档案的意义也在逐步散失,相信随着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一切有可能束缚人才合理流动的壁垒和瓶颈都将被打破。

记者:渠道瓶颈严重制约着回国就业,中国人才网是如何致力于解决渠道瓶颈的?黄总,您作为海归人士,对于搭建国际化人才网络平台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你能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吗?

黄路真:中国人才热线是目前中国惟一能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跨境人才交流的网络平台,我们也一直致力于拓宽海归一族的就业之路。去年10月启动的“2003中国·上海国际人才网上招聘会”就是我们为国内企业招聘海外优秀人才和拓宽海归一族就业之路的一次尝试;而在本月19日举办得“金领世界”不仅为归国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有效职位数,而且组委会还为海归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以便他们在现场实现有效就业。

记者:中国人才热线是如何建立起海内外求职站点的网络解决方案,其中的运作模式是什么?

黄路真:网络本身并没有边界,但人才资源及用人单位有一定的区域性,要打造跨境招聘与求职的网络平台,必须有足够的资源在若干个国家建立相对完整的人才及用人单位数据库,并使之良性互动。而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记者:国内技术需求市场目前最宠爱哪类回国人才?

黄路真:技术领域的人才是最需要的,特别是掌握国际领先技术的专人才最受宠爱。

记者:目前海外留学生也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面,不同层次的人才,如博士后、硕士、本科生,他们回国后分别适合去什么单位?

黄路真:这是需要个案分析的问题,一般来说理工科的博士后回国以后去大学、研究所或者大公司的研发中心比较合适,文科及经济类的博士后除去上述机构外,也可以去咨询公司、行业事务所等单位;另外,任职政府机关,能够学以致用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硕士生和本科生的就业面相对来讲就宽多了。

记者:您认为,归国人才首先应注意什么?黄路真:着眼未来,入乡随俗。作者:徐丽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