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时的越洋求学之路

三十而立。玉林仁洋来杭州时恰好三十。
此行的目的很简单,要在中国学会说“流利的汉语”。

在此之前,他就职于日本的某家商业会所。一次偶尔的机会,玉林仁洋在福井的一家茶楼学了两个月的汉语,尽管还没来得及分清前后鼻音,但这一学让他着迷,二零零六年九月,作为研修交换生越洋来到了浙江大学。

与留学研究生学制有所不同,学院并没有对玉林仁洋在汉语课程上作出硬性要求,《中国概况》和《汉语》并不是他的必修课。因此,大部分时间他总是在寻找懂日语的中国朋友和他对话交流。

“浙大往事”,一家地处玉泉深处的风韵茶馆。通常会在周末举行“浙江大学中日学生交流会”,这场不限定主题的交流会,“用汉语交流”吸引了多数日本留学生,提着电子词典,讲着拗口汉语的木下浩人就是其中一位。

木下浩人,为在中国的投资洽谈计划“被迫”学汉语。他所在商业会所的项目涵盖上海、杭州、宁波等多个地区,在他的工作中还有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是负责福井中小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因此,适度使用汉语谈判也成了商业操作的必要手段。

木下浩人坦言,自己的汉语水平没有比他小八岁的玉林仁洋好,但像他这般年纪还在继续学汉语的日本人很多,“出于对华投资的需要”——这是目前多数大龄日本人学习汉语的初衷。

当然,他们对这个城市也同样充满好感,听不懂儿话音方言并不影响他们去西湖泛舟以及去灵隐听禅。

玉林仁洋表示,定居杭州是他现在学习汉语的最大动力,这个城市很让他留恋。

据浙江大学外宣办官员透露,浙江大学自一九五零年开始面向海外招收留学生,截至到二零零六年底,有二千余名留学生在校就读,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回国,但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定居中国。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