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印象之IT篇

来澳洲已经近一个月了。各种感触颇多。可惜MBA的课程实在太紧,抽不出时间来写东西。今天下午刚考完第二门课程《经济学》,有几天休息,便决定通过汉语写作这种方式来放松一下。澳洲在很多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生态环境、社会秩序、地理特征等等。当然,和我有着共同爱好的网虫们可能更关心澳洲的IT现状,那我就从这个话题谈起。
——计算机的应用广泛,普及率很高
澳洲的电脑化程度相当高:银行之间全面联网,信用卡在全国范围内通存通兑,自动提款机随处可见,并能自动识别不同银行的各种金融卡。超级市场普遍使用条形码加扫描计价系统,不单是标准化商品可以自动识别计价,连土豆、花菜这样的零散商品也可计价。学校的电脑应用就更普遍了。比如办学生卡,我以前还以为要自己带相片,谁知从国内带来的相片根本是多余。您往那儿一坐,笑一笑,好了,摄像完毕,顿时就可以给你一张带着你刚才笑容的彩色磁卡。凭借该卡的磁性记录条,你就可以通过刷卡打开你有权使用的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或者其它活动场所的大门。该卡还兼做图书馆的借阅卡等。当然,电脑普及率高,解决千年虫问题的代价也会比较高。几乎所有的澳洲网站都可以找到“2000年问题的挑战”这类相关链接。
——苹果电脑的拥有量相当高
学校里有很多供学生自由使用的电脑,如图书馆内几乎每一层都有一两个计算机房,每栋学生宿舍也设都有专门的机房。我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如果这样的机房是成对出现的话,那么必定一个是PC机房,一个是MAC机房了。MAC机房里的电脑当然是苹果电脑公司的产品,如早期的POWER PC和最近流行的iMAC等。我头一回去图书馆就是使用了一台iMAC。感觉很容易上手。不同的是鼠标没有右键(只有一个键),窗体风格更接近WINDOWS3.2。不少应用软件则几乎完全一样,如微软的WORD和网景的NETSCAPE。我顺手用NETSCAPE浏览了一下我在国内的个人网页。能够正常显示中文,连接速度也不错(PC上捆绑的IE5.0也支持自动中文显示,所以国外浏览中文网页已不存在障碍,只是不能进行中文输入而已)。虽然MAC和PC在内部结构和操作系统上都不相同,但在使用方面却差别不大。例如我用我的笔记本电脑编辑文件存在软盘里,在MAC机上也可以打开,并且正常打印出来。只是插进去的磁盘当时不知如何取出,急出一身汗;后有邻桌指点,将软盘文件用鼠标点住往垃圾桶上一拖,软盘居然自动弹出!别具一格的iMAC电脑结构简单,只有一个流线型的显示器和一个键盘。重量也很轻,故可以很方便的从房间一个角落搬到另一个角落。美中不足的是显示器偏小,约14寸。但我估计iMAC销路好的原因除了它的独特设计和简练的结构以外,价格便宜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一台只卖499美圆,谁都可以轻易拥有。基于APPLE在图形设计与图形处理方面有先天的优势,这里的图形处理也普遍都是在MAC上进行的,包括扫描输入和彩色输出。另外更新换代的频率较低也是苹果产品受到学校欢迎的原因吧?学校一般倾向于买高配置的电脑,以延长更新周期。与POWER-PC同时购入的PC可能早就落伍出局了,而苹果的POWER-PC在机房用得还很好。由于没有兼容机厂商的竞争和苹果本身很重视外观设计,使MAC产一直保持一种高品位、个性化的统一形象。随着电脑价格的持续走低,人们越来越看重电脑品位和风格的趋势必将使苹果电脑公司的无形资产不断升值。
——网络的使用率高,侧重实用,价格低廉
我以上提到的学校对学生提供的公共电脑都是联了网的。宿舍有宿舍的局域网,各个学院和部门也都有自己的局域网。而这些局域网又都普遍互联并都与INTERNET相连。通过局域网访问因特网也完全免费。正是这个原因,学生们反而更喜欢象HOTMAIL这样的WEB信箱,因为在哪儿都可以CHECK一下自己的信箱,而不必带软盘(使用学校分配的学生信箱需要把存信路径指定为软盘,以便把收到的E-MAIL带走。自己有电脑的除外。)。上网浏览的速度和国内差不多,由于免费,等待的心情当然比国内焦急看表的心情要好;不同的是下载软件的十分速度惊人,最高可以达到100K/秒以上。荡下一个几兆的东东只需一会儿,只可叹网络蚂蚁、吸血鬼之类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每间宿舍的墙上除了有一个电话口以外,还有一个局域网的插口,只要你的个人电脑备有网卡,去大楼管理员那里开个户,就可以连上本楼的局域网。费用是每学期15澳元,不限上网时间。但下载的话按流量收费,每兆字节收三十澳分。使用E-MAIL则完全免费。这样想办法把下载的东东通过伊妹传输就可以节约不少钱了。例如使酷先生和电邮卡车等。无可奈何的是:通过学校的局域网上因特网是有一定限制的,如“非学习目的”的浏览是无法进行的,包括国外的一些大型个人主页社区也都在屏蔽之列(中国的不屏蔽)。在学校局域网上申请主页空间也是可以的,不过不能以个人的名义申请,而要以“学生社团”的名义出现。至于是何种社团?没人管你。喝酒社也好,同乡会也好。你的主页做好了学校还会在“学生团体”一栏中给你做链接呢。好象没有CGI权限。 你要是不满学校政策,并且有钱的话,去校外的ISP那里开户,成为拨号上网用户也可以啊。费用当然比使用学校的局域网要高,每月的上网费在20澳元/30小时上下,使用时间越多,单位时间的费用就越便宜。ISP不单给你提供一个电子信箱,还给你提供主页空间呢!不过象我这种穷学生呢,还是忘了ISP吧。 所有拥有自己局域网的学校机构、部门也都有自己内容丰富、充实的主页。多以文字为主,除了徽标以外,没有太多刻意设计的图形和动画,主页的结构也比较简单。但你想了解的信息上面一定有。实在没有你就发信询问吧,两到三个工作日内肯定有反馈啦。图书馆的书目都挂在网上,你可以先找到书号,再上图书馆找到该书。也有不少书可以在网上直接浏览,但你要有阅读权限哦。据报道,澳洲有36%的人经常上网浏览。这个数字在中国可能无法想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上网费用便宜,网上英文资料丰富等等。最后一条显然很重要。拿我们找资料来说吧,除了上图书馆翻阅以外,就是上网查询。网上的资料往往更新。只是因为网页的排版限制,不容易找到大型的对照表格和图表罢了。一些作者强调版权的东西网上也是不会有的了。 在网上找到好东东,随手就可以打印出来。所有的机房都有网络激光打印机。打印是不收费的,但复印却要花钱……
——IP电话使用方便
除了在电脑上注册使用某些软件来打IP电话以外,市场上还有大量的IP电话卡卖。在国内我们接触到IC电话卡比较多。澳洲的公用电话则可以同时接收IC卡和投币。IC电话卡是要插进电话里的,IP卡则不要。因为在澳洲打市内电话和国内电话很便宜,用IC卡就可以了。打国际长途用IP卡合算。比如打到中国只要0.88澳元/分钟(相当于人民币4块8左右,春节期间还会有特别优惠呢)。你买到一张IP电话卡后,撕开后能找到一个很长的PIN NUMBER。你只要拨通该IP电话提供商的免费服务电话,它就会提示(有五种服务语言可以供你选择,包括中文)你输入你的PIN NUMBER,再输入你要拨打的国际长途号码。这时服务商会告诉你IP卡上的余款还有多少以及你最多还可以打多长时间等等,随即拨通。声音效果很好,听不出与普通电话有什么不同。有多家电话公司发行IP卡,价格也有所不同。其他:市场上找不到VCD与国内市场相反的是,这里找不到盗版软件光盘和VCD光盘。音像制品只有两种:录象带和DVD。从种类上看是录象带占绝对多数。只有新片才往往可以同时看到录象带和DVD两种形式的出版物,如“You've got mail“ 和“拯救大兵赖恩”等。所以我历来认为国内VCD市场的繁荣是与盗版的支持密不可分的。如果DVD碟片无法盗版的话,DVD播放机将很难找到市场切入口。那么就只有通过SVCD等形式来延长国内相关产业的生命周期了--直到这个切入口找到为止。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