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没逛过中区唐人街了,却在最近一个星期内连着去了两次,说起来全拜了去法院当陪审员候选人所赐。
那天中午从大学路三百六十一号的安省法院走出来,发现天气已经比早晨回暖很多,冬日的阳光虽然被严寒冰冻得无法灿烂却也明亮耀眼,扑面的凉风已不再象清晨那么刮脸刺骨,路边的积雪正在悄悄融化。我心想大老远乘车坐地铁上一次Downtown不容易,既然天气不错天色还早,何不趁机到附近的中区唐人街逛逛。
屈指数来,住在多伦多这十年,仅去过中区唐人街三五次。前一次上唐人街还是为了给国内的亲友买深海鱼油和西洋参而去,距今也已经五年了。有些同胞不去唐人街是因为路远又不好找停车,有的是嫌唐人街脏乱杂,我则是自觉开车技术逊人一畴,从无胆量把车开到唐人街去过。记录中的几次唐人街之行,有两次是搭朋友的便车去,其他两次都是坐地铁,有一次还坐过了站,所以一出地铁就晕头转向,得费半天功夫才分得清东西南北。这次更惨,居然沿着Dandas街几乎走到Yonge街才发现还是搞错了东西方向,再折回头终于踏上赫赫有名的Spadina大道已是下午时分。虽然两腿酸软,饥肠辘辘,但一看到宽敞的大街两旁鳞次节比的店铺,中文招牌林立的商号,令人垂涎欲滴的酒楼饭店,精神立刻为之一振,饥饿疲乏顿时飞到九霄云外。
中区唐人街的面貌跟几年前没什么太大改变,街道卫生差强人意。也许因为严冬和上班日(weekdays)的缘故,即使快过圣诞元旦了,街上还没有人流如织,车水马龙的拥挤景象,除了超市,有些店铺甚至门可罗雀,想象中那遍布街边路旁的大小摊位竞相叫卖的场景还没上演,只有两三家杂货摊和箱包商贩在寒风中孤零零地互相守望。然而,跟Downtown几条主要大街相比,唐人街依然是首屈一指的繁华闹市,弥漫着独一无二的商机和人气。那家家店铺里越过千山万水来自祖国天南地北的各种货品,四面八方传来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常常令人在恍惚之间以为身处国内某座城市的商街,霎时忘了这是在天涯海角的加拿大。来到唐人街感受的就是这份久违了的亲切气氛,和浓得化不开的故国情怀。当然还有那无可匹敌的丰富货源和低廉价格。
说起唐人街品种齐全,玲珑满目,花样繁多的百货,以及它们的超低价格,任你是个铁石心肠的吝啬鬼转世也不能不为之心动,以致倾囊而出,满载而归。就拿衣服来说,我女儿在太古广场买过标价一百多的旗袍,到了唐人街只要九十八块钱还打五折。她看中的另一件中式短袖小凤仙衣服,太古广场标价三十九,买两件才能获得七十元的优惠,而在唐人街,样式做工不相上下的同类衣服,二十块钱立刻唾手可得。而那购买超过五块钱还可以打八折的一元店,街边不必上税的小商品,简直叫人感叹如此薄利多销,不知自己两手会否沾满国内同胞的血汗。
当我不辞辛劳从唐人街提着装满各色货物的大包小袋回家时,全家老小眉开眼笑之际一致要求周末再上唐人街一逛。于是,我就有了同一个星期再逛唐人街的记录。那个星期天是入冬以来最阴冷的一日,气温低达零下十八度,但寒冷的天气丝毫冷却不了我们一家逛唐人街的热情。我们把汽车开到地铁站,再买一张七块七毛五的Daypass便登上开往中区唐人街的地铁。
周末的唐人街人潮汹涌,众声喧嚣,比Weekdays不知热闹多少倍。我们尽情的逛,随意的买,从龙城逛到文华中心,从大江超市买到龙华商场,买够了,逛累了,冻僵了,就近找个餐馆坐下,点几个热气蒸腾,香喷可口,物美价廉的菜肴,稀里呼噜吃得唇齿留香,浑身发热,满头冒汗,那份惬意,岂非笔墨可以形容!
餐馆里也是座无虚席,忙碌无比。大厨师与小侍应齐心协力,中国人共外国人济济一堂。我们左右两边桌子坐的都是金发碧眼的洋人。左边那对一看就是中餐馆的常客,一到座位就边脱大衣边告诉侍应生他们只有七分钟时间可以逗留,侍应生忙递过几份菜单,男客人动作迅速地抽出其中一张,三下五除二点了三个菜。侍应生一秒钟都没有耽搁就往厨房跑,第一分钟端出一盘肠粉,第二分钟端出一盘炸两和一盘炒面。我还没分清桌子上几个调味瓶子哪个是酱油哪个是醋时,那两个洋人就已经手脚麻利地拿起瓶子往肠粉炸两上使劲撒,然后熟练地操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到第五分钟时,男客人先放下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二十元钞票放在盘子上,接着又拿起筷子,和他的伴侣一块儿风卷残云般地把三个盘子的菜干净彻底消灭掉。第七分钟时两人边擦嘴巴边提着大衣不慌不忙离座而去,丢下我们一家在那看得目瞪口呆。“看看人家那时间观念和效率!”我不失时机地拿侍应生和洋人给做事拖拉的孩子作榜样,她们却在忙着看菜单计算三个菜的价格,想搞清楚那对洋人到底付了百分之二十还是百分之十五的小费。
逛完唐人街回家后多日,孩子们还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兴致勃勃地等待春暖花开时再去。唐人街俨然成了CBC们浸染乡情,陶冶母国文化的准寻根之地。有熟人却不以为然,“唐人街有什么好逛的?脏得要死,带孩子去那干什么?”
是的,中区唐人街的卫生历来乏善可陈,尤其去年被评为多伦多十大卫生状况最差之首以来,更是成了千夫所指众矢之的。有人撰文骂中区唐人街脏似猪圈,垃圾满街,臭气熏天,是全加拿大华人活动场所中最脏的地方,早已被其剔出带亲友观光游览之地等等。也有的人恨不得与唐人街拉开距离,免得被臭气熏脏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动摇了高贵的地位。
回想当初住在温哥华时,温哥华唐人街也是历来为人诟病之地,东西两地唐人街的风貌,规模,可以说半斤对八两。我也去过维多利亚唐人街,由于其规模小,顾客少,卫生状况便好得多。多伦多中区唐人街规模人流量最大,其卫生状况自然就更差些。不过,以居高临下的鄙视态度和划清界限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其实,别的族裔如印度街,犹太街也比我们好不到哪儿去,他们只是人少而已。这么说并不等于认为我们应该对中区唐人街的脏乱杂视而不见,盲目姑息,而是觉得应该以更正面和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爱护和改造。就象怀着满腔热情发起扫街活动的同胞陆斌先生那样,以实际行动“爱我华阜”。尽管这样行动的效果有限,但其积极意义和精神还是具有深远影响的。
饮水思源,无论加拿大何地的唐人街,还是多伦多中区唐人街,总是先辈移民们最早的落脚之地,曾经见证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移民加拿大的辛酸血泪史,不仅对加拿大的繁荣昌盛做出巨大贡献,而且对我们所有后辈移民们开疆辟土,立足异国他乡,起到不可磨灭的奠基石作用,我们没有理由以鄙薄的口气贬低她。
中区唐人街的卫生和振兴,除了商家和全体华人自觉努力外,管理者是关键因素。说到这儿,不由想起在龙城商场看到华人市议员邹至慧的情景。那天她和新民主党党魁的夫婿林顿一起骑着自行车到中区唐人街,在她和龙城的店主们谈话及离开时,后面始终跟着一架大摄像机全程跟拍。她们夫妻的随和亲民作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希望她那天的唐人街之行绝不仅仅是为了去做show,而是实实在在的去为唐人街和华人办点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