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N小时——3个武汉青年的留学生活

不久前,一部讲述留学生生活的电影被炒得沸沸扬扬——《时差七小时》,它使人们再度关注起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
出国留学日渐风行,留学生这个群体也越来越庞大。人们好奇的是:在异国他乡,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在经历了不同的学习和生活后,他们面对的将会是怎样的前景?
在英国首先要学会两件事:做饭和自娱自乐
英国:时差7小时
方尧的留学方式:自费留学,自己联系学校。
总费用:25万元人民币
点评:自己联系学校比较麻烦,相关程序最好先打听清楚。
方尧(化名)刚刚结束在英国的学业,回到武汉。虽然在那里只有1年多的时间,但对方尧而言,却是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她的总结是:“要在英国读书生活,得首先学会两件事:第一是会做饭,第二是懂得自娱自乐。”
在体验了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后,会发现英国的食物简直难以下咽。英国菜实在太简单,最出名的也就是炸鱼和薯条。早饭经常是火腿干加蘑菇、两片吐司、一杯红茶;中饭也很简单,通常是一份炸鱼加一杯茶;晚饭相对“隆重”些,有炸鱼、薯条、金枪鱼面等。
如果不学会自己做饭的话,肯定只有饿肚子。
“在那边一年多,我的厨艺已经小有进步了。”方尧说。在超市,所有的中国作料都能找到,连留学生最钟爱的“老干妈”都有,不过比国内贵很多。出于方便考虑,方尧最常做的就是炒鸡蛋:番茄炒鸡蛋、洋葱炒鸡蛋、黄瓜炒鸡蛋……
英国极度缺乏娱乐,在英国的日子,方尧不得不像其他中国留学生一样,学会自娱自乐。就算一个人没事呆着,也要想办法过得充实、舒服,这样在英国才不会觉得闷。好在学校的宿舍可以上网,方尧在出国前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里面装好了中文输入法和一些必备的中文软件,可以方便地和国内的朋友通过网络联系;同时也可以在网上下载电影。有的学生早有准备,出国时就带了各种电影碟。
在英国读书,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还要用英语写几万字的文稿,确实是个痛苦的过程。每学期开学时,每门课老师都会开出一长列书单。
上课前,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书不可能全读,读哪一本书最好呢?每次授课时,老师都会发一个讲课提纲。学生由于个人选择不同,阅读的书籍不同,上课时有的同学振振有词,好像都已烂熟于心;有的则摸不着头脑,不知老师在讲什么;还有的只考虑学期作业,或者和作业、论文有关的题目。没有闭卷考试,学生根据老师规定的题目,按自己的阅读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写文章和答题目。这种教学培养的是人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篇四五千字的文章写下来,还真有点成就感。
碰到问题时,同学可以给老师写E-mail,或在办公室门上的会面登记表中填写名字,按时赴约,就可以向老师当面请教了。在国内看来,有的老师民主得不可思议。一次考试,方尧和几个同学对老师给的题目不感兴趣,于是去找老师反映他们的想法和建议,最后老师按学生的要求更改了题目。
“这段在英国读书的日子,令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以开放的心态去认知这个世界。”方尧说。
英国学校的学费跟所学专业有关,文科学费是8000英镑(约10万人民币),工、商科的都在1万以上。在英国可以打工,政府规定留学生每个星期打工不得超过20小时,22岁以上的打工工资是4.5英镑/小时(约54元/小时)。可以洗盘子,做清洁,也可以在酒吧收瓶子等,基本上打工的钱足够零花。医疗方面,到学校的医疗中心注册,此后看病拿药均免费。
新西兰没法去了,陈晶考虑了两分钟便决定去泰国
泰国:时差1小时
陈晶的留学方式:自费留学,通过中介。
总费用:18万元(这其中包含几次回家费用)
点评:通过中介比较省心,大多数自费留学生都是通过这种途径。但最好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中介公司。
陈晶(化名)刚从泰国回来,她的服饰还带有明显的泰国特点———手腕上系着从泰国寺庙求的许愿绳,拿着精致的草编手袋。
为什么去泰国读书?在多数人的心目中,泰国似乎并非留学的首选。面对我的疑惑,陈晶笑着解释说:“本来是打算去新西兰,去不了才选择去泰国。”
本科毕业后,陈晶决定出国读书,一方面到一些国家拿硕士学位只需要一年多,比较节约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开阔眼界。陈晶联系了中介,谈妥去新西兰的事宜,并且交了1.7万元钱的费用。然而足足等了半年时间,新西兰学校还没有联系好,在她的不断催促下,中介告诉她,新西兰的语言学校倒闭了,可以改去泰国的一所贵族学校。
中介工作人员准备了一段泰国学校的录像片,片中那所学校确实风景如画,教学设施齐全且先进。而且这所学校在亚洲的排名还算靠前。
怎么办?钱退不了,新西兰也没法去。陈晶考虑了两分钟,便决定去泰国。
两个月后,陈晶和其他的7个学生一起,坐上了飞往泰国的航班。中介安排人前来接机、入校,省了不少麻烦。
总的说来,在泰国的衣食住行都十分方便。
陈晶住在学校旁边的公寓里,房租1000元/月,有空调、床和桌子,其他的电器比如冰箱、热水器、洗衣机都要自己买。这一带住的都是留学生,大家平日可以有所照顾。所幸泰国的餐饮文化十分发达,中国学生不必自己做饭吃。泰国菜主要以辣、甜、酸为主,味道比较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价格也不贵,一顿饭的花费一般在10元以内。也有中国餐馆,但大多做得很甜,中国学生更愿意吃泰国菜。
没在泰国长时间居住的人可能不知道,泰国的自来水不能饮用。初到泰国时,陈晶每天烧开水喝,可过了一个多月,她听说一个中国同学病倒了,原因就是喝了自来水。原来泰国的自来水没有经过完全净化,只能洗浴,不能饮用。本地人都是去超市买矿泉水。
相对麻烦的是交通。在泰国的旅游区,英文可以通用,但在非旅游区,便只能用泰语了。陈晶的学校在郊区,平时出门可以坐皮卡,也可以乘公共汽车,“第一次在泰国坐公汽,把我吓了一跳。”陈晶笑着说,泰国公汽没有门,也没有报站,要下车就按铃。“我只好用有限的泰语告诉旁边的人我要去哪里,请他们帮忙按铃,以免下错站。”
在泰国留学,生活费用相对较少,杂七杂八算下来,每个月大概需要2500元。
在学习上的花费是必不可少的。泰国的学制跟国内有些不一样,那边一年分成3个学期,每学期4个月,之间的假期只有1个星期。一个学期最多只能选5门课,一门课3个学分,总共要修36个学分才能毕业;最后还有半年是写论文,论文12个学分。学费就是按照1个学分2000元人民币收取。
泰国是英语教学,一进校就有场英文考试,100分满分要拿60分以上。老师上课都讲英文,第一次上课还真有些不习惯,陈晶硬是什么都没听懂。听了几堂课后,她才缓过神来,原来老师的英语发音带有些地方特色,后来被留学生们笑称为“泰英”。好在习惯了之后,并不妨碍陈晶的学习。
一度引以自豪的英语显得有些贫乏
加拿大:时差13小时
路林的留学方式:直接联系学校,申请奖学金。
总费用:0
点评:通过申请奖学金出国,可以减少生活负担。但以这种方式出国,必须有优秀的成绩和语言能力为基础。
路林(化名)还在加拿大读博士,那里与中国的时差足有13个小时。所以和他联系十分困难,几次借助于网络,才终于完成了采访。
路林是2003年去的加拿大,事实上,他的留学之路走得十分艰辛。他家境并不好,还有两个弟弟,自费出国不太可能。而要想在国外完成学业,就必须拿到全额奖学金。
复习很辛苦,为了拿到全额奖学金,必须先考托福和GRE,有了较好的分数才能去申请学校。因为家境不宽裕,所以路林能省就省,本来买书需要2000元,路林硬是一本都没买,每天早、晚借用室友的电脑背单词。最后,他的托福考试成绩是633分,GRE考了2250分。
“本来是打算去美国,签证办不下来,所以去了加拿大。”路林说。他申请了美国的学校,学校都给奖学金了,但是到美国的签证怎么都办不下来,所以他又等了一年,“转战”加拿大。为了跟女友一起出国,他们在出国前夕结婚,在上飞机的前一天举办了婚礼。
一下机场,导师派来一个师兄接机,顺利到了学校。
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路林忽然发现,一度引以自豪的英语却显得有些贫乏。在街上说得最多的句子就是“Pardon?(麻烦你再说一次)”、“Canyouspeakmoreslowly?(能说慢点吗)”之类的话。就连买菜都差点没听懂,这算是第一个挫折吧。
初到加拿大,路林对周围的一切都有些好奇。这里的生活和国内有些区别,比如蔬菜比肉贵,牛奶便宜的可以当水喝。“我们的生活质量上有些细微的变化。”比如说:一年两次洗牙,保持牙齿的白净;吃维生素,每日洗热水澡。在加拿大,人和人之间的相处简单,没有人际压力。
没申请到宿舍,路林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安静又方便,离学校车程5分钟左右。房租500加币,电费另算,房内有冰箱、电炉、烤箱,其他要自备。生活成本虽然有些高,但好在加拿大的学校给的全奖,一年1.8万加币(约11万人民币),足够两人的生活。
目前,路林正打算考G5(驾照),主要是为了交通方便。在那边,公交车费用比国内出租车还贵,而出租车的费用则更是“天价”。相比之下,坐公交车相当于分期付款购买一辆低档车了,因此,在加拿大的中国学生基本上都会买车。如果在国内没驾驶执照,到这边先要笔试,拿G7,然后经过6个小时的路上学习(交钱,找老外师傅学),最后经过路考得到G5。如果在国内有驾照,就可以一直用到毕业。但毕业后,必须考G5。
加拿大是一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每年要填写一次税收表,不能作半点假。与高税收相对应的是高福利。如果没有身份(非法移民),在加拿大会很难生活,光是医疗费用都负担不起。而一旦有了身份,医疗费用便由单位负责。路林的保险由政府出一半,另一半是大学在学费中扣除,大概一年300加币。如果生病,只要拿健康卡直接看病就行了,不用花钱。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拿大学习十分艰辛,入学也不保证一定能毕业。在这里攻读博士学位,更需要不停努力奋斗。因此,进入加拿大大学后,孜孜不倦、埋头苦读的学生举目可见。对于英、法语不甚谙熟的中国学生而言,所付出的努力绝对要大大超过加拿大本国学生。“无论在国内的英语成绩多牛,到这边总有个适应过程。诀窍就是多练,看电视,和老外谈话。”到加拿大后,路林用了差不多一个学期的时间才慢慢适应。但此后学业进展如何,都要看个人的情况,在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花3年到6年时间的都有。
从“海归”到“海待”:出国不可盲目
出国读书不再是遥不可及,家长们都愿意在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学习环境。
武汉大学WTO学院副院长宋晓春说:“现在出国的渠道非常多,也越来越规范化。”如今,出国留学可以通过中介联系,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和学校联系;可以自费出国,也可以争取奖学金;此外,还可以通过国外与国内大学联合办学的方式留学,如武汉大学办的“中法班”便是这种性质,学生可在国内读一年,再到法国读一年。
然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留学大军,“海归”派身价大跌已不再是新闻。宋晓春说:“中国留学生‘低龄化’的情况,比较值得注意。”据他了解,很多高中生到法国读书,有的一个班通过语言考试的只占14%,只能在语言学校继续学习。
“而‘海归’们找工作也不顺利,主要有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这样一来,巨额的教育投资,换来的就有可能是“海待”的尴尬身份。
“不过,近两年来,出国留学开始逐渐理性化了。”宋晓春认为。
教育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出国留学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如果盲目地为了出国而出国,随便选择一个门槛较低的国家和专业,将会对今后的事业发展相当不利。因此,出国前,一定要清楚自己未来从事什么职业、出国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并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