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感受:暴露的德国人

春天来了。虽然天气还没有完全回暖,树上长出了小芽,花园里的花陆陆续续地开起来,河里也多了自由自在的野鸭。春天来了,夏天就不远了。爱晒太阳的德国人,又要在Unisee旁边开天体营了。
想起这些爱脱了衣服晒太阳的德国人,我就总会想起在语言班里的一幕。那时候,班上有好几个非洲来的黑人。其中一个,总是在我们上课的时候手机响起,他的打扮也比较特殊,基本上一直穿着他们的民族服装,有图腾符号的大坎肩,坐在教室里一副大大趔趔的摸样。私底下,我一直叫他“酋长”。记得一天上课不知道是怎么说起来的,大家谈到德国人爱晒太阳。平时不太爱发言的“酋长”突然义愤填膺地大声控诉起来:“这些女人!一点也不知道羞耻。就在花园里脱了衣服晒太阳,好几次被我看见!”此言一出,一干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就如同平静的湖面投进一颗石子,七嘴八舌地用结结巴巴的德语交流起对这个“怪”现象的感想。最后,一向气定神闲的老师都有点不好意思起来,解释了几句,我也没听懂,心里一直很纳闷,我常常经过那些带花园的小别墅,为什么这种情况,一次也没碰见呢?没有亲眼见过的事情是没有发言权的。看着同学们群情激奋的样子,我只学会了一个词:nackt。
随着夏天的延续,我也发现了,教室后面的一栋房子里,常有个女郎穿着比基尼躺在房间里的躺椅上。不过很奇怪,那里是晒不到太阳的呀?
长期见不到阳光的人晒太阳,应该说是健康的需要。但是脱光衣服混身不晒成深棕色不会罢休,那就应该算是对美的执着追求了。尤其是,还冒着生皮肤癌的危险。
很奇怪吧?和中国人的审美观正相反。我们美容的意思就是美白,德国人倒好,美黑。
后来了解的多些,发现这种审美取向的差异,原来也有着背后的社会意义。
是一个比较了解德国人的朋友告诉我的。朋友说,德国人很奇怪,他们也嫌贫爱富,而衡量一个德国人是否有钱的办法之一就是看(他)她是否经常去度假。德国人互相之间不爱打听,度假之后以他们的性格也不可能满大街跟人说“我去哪哪度假了!”所以怎么能让周围的人认识到他去度假了呢?就是在度假期间拼命晒太阳,这样假期结束,他(她)的皮肤就会变的颜色黝黑,至少也是古铜吧,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呦,他去度假了”。而且去的地方还是INSEL之类的阳光多,费用贵的高尚度假之地。甚至有那种长期坐办公室没机会没钱接触大自然的德国人特意去美容院使用日光浴机,使自己看起来象晒了很多太阳的样子—也就是说,满脸雀斑的样子。
反观中国人的想法,恰恰觉得那些坐在办公室,晒不着太阳的人是高贵的,有福气的,不用在户外奔波。所以有“一白遮白丑”的说法,所以尽管含铅,还是有无数女性选用有美白功能的化妆品。顺便说一下,将要来德的“黑珍珠”们,在德国人眼中,你们可是地道正宗的东方美女呦。J
不过,再爱美,咱们中国人也不会当着别人脱了衣服浑身抹美白霜啊。德国人为了美得彻底,完全,不在乎众目睽睽下真空出现的勇气,我想,还来源于整个欧洲开放的性观念。
打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对美丽人体的崇拜就是艺术,裹在层层衣服里岂不暴敛天物?现代西方教育更讲究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各个器官都被翻来覆去地研究过了,还有什么好害羞的?至于性,电视上常常有讲述精子与卵子如何相遇的记录片,我们说的毛片就更平常了。一般来说,晚上十点以后,在预先提示多少岁以上少年不宜之后,电视台经常转播这类片子。据说频繁程度和暴露级别都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就是公车站的广告牌上,大面积裸露肌肤,或者艺术地仅遮住重要部位的广告也很常见。记得一本著名的杂志还在各公车站上做过关于动作的广告呢。初次遭遇,的确大开眼界。不过时间长了,也就见怪不怪。怎么说呢?觉得这样也有它的道理,不遮掩,不丑化,自然而然属于人性属于成年人生活的一部分,不必搞的神秘兮兮。何况这里青少年教育做得好,一切应对措施都有,不至于酿成社会悲剧害人害己。本来是美的一件事嘛。这里想告诉在德国和将要来德国的女同学们,上了保险后有关这类问题请往妇科医生那里听取专家的意见,不必畏缩。
咦,明明是想谈谈这个德国人在特定场合下的暴露问题,好象弄成生理卫生课的样子。J也算是给将要赴德的朋友们先提个醒吧,花花世界虽不是开满了花,但是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候,别忘了我们最初的目的:长知识,开眼界,长见识,懂道理。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