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经济全球化后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
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主要金融机构纷纷下调今明两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预期,强调世界经济向下滑行,但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却是另一番景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2007年9月发表的报告指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没有比现在更为可喜的形势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趋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1998~2006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翻了一番。受益于初级产品需求增长及其价格上扬,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和财政平衡状况得以改善,首次出现经常项目盈余。
第二,南南合作不断加强。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增长,而且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在快速增长,其贸易额从1995年的5770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1.7万亿美元。2007年,亚非拉三大洲的区域内外经济一体化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使其对外贸易总额超出全球贸易总额的30%。
第三,人均收入大幅增加。2003~2007年,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增长了近30%,而同期内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人均GDP仅增长10%。2007年,在143个发展中国家里,预计只有10个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会有所减少。198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而到2007年这一差距将缩小为18倍。
第四,发展中国家加速资本输出步伐,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上,国际资本由北向南流动,而现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资本的趋势愈益明显。尤其是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贸易盈余”大量流入美国。但吸引和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2006年,全球直接投资高达13060亿美元,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为4480亿美元。2007年,以企业并购为主的直接投资总额约达2万亿美元,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香港特区、新加坡等。在经济转型国家中,俄罗斯吸引的外资最多。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前景调查》,2007~2009年,对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目标是东北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2007年5月8日,日本《经济学人》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发达国家剩余资本与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的结合,是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第五,全球高端人才流动发生逆转。过去,许多高级专业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美国等发达国家,而现在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正面临“逆向人才流失”,其主要原因是移民政策存在缺陷,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据哈佛大学维韦克·瓦德瓦的一项报告,从美国返回印度的高技能人才已有3.5万~6万人。
第六,在国际关系中,“南方因素”愈益突出和重要。发展中国家不仅是发达国家出口和投资的目标市场,也是发达国家获得农矿原料和战略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因此,各大国纷纷密切同发展中国家的全面联系,开展战略性对话。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西方七国加俄罗斯的八国集团峰会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与会;在2007年海利根达姆峰会上,德国则提议将“八国集团”与“延伸五国”联系起来,使其“8+5”关系定式化。这说明发展中大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IMF在2006年就曾表示,发展中国家经济大幅增长,是全球整体经济连续第4年增幅超过4%的原因所在。2007年,发展中国家又将取得一个“较好收成”,估计其经济增长率在7%左右,是发达经济体增幅的2倍以上。然而,发展中国家也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民生问题。联合国公布的《2007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指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赤贫人口虽从1999年的12.5亿不断减少,但至今仍有9亿多赤贫人口。与此同时,富国向穷国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逐步下降。49个最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对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的拉动,主要是依靠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市场或新兴市场经济体。2007年10月19日IMF发表的《地区经济展望:亚洲和太平洋》报告指出,受良好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新兴市场经济体较好地应对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现在世界经济正越来越多依赖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经济表现。目前,大约有40多个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国家称得上新兴市场经济体,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德意志资产管理副总裁温杜安指出,自2002年起,全球新兴市场的GDP呈现跳跃式增长,2004年是8.19万亿美元,2005年升至9.33万亿美元,2006年超过10万亿美元。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新兴市场或新兴市场经济体承担起了推动世界经济前进的重任。
IMF预测,2007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高达9.8%,中国和印度两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佼佼者。有西方学者指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它是否能以迅猛的速度增长,而在于它能否换一种方式增长。这种方式就是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印度的经济亦表现不凡。截至2007年3月的上一财政年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为9.4%,印度总理府经济咨询委员会发表的《2007财年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7年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增长率为9%。到2007年4月25日,印度已首次进入万亿美元经济体行列,经济规模扩张了一倍以上。印度中央银行披露,2007年10月,印度的外汇储备已达2610亿美元,取代韩国,跃居全球第五。印度经济持续好转,主要原因是印度政府不遗余力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国内消费需求旺盛;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积极利用侨资与外资,等等。特别是在全球外包市场上印度处于引领地位,根据XMG咨询公司公布的研究报告,2007年全球外包市场总值将超过2970亿美元,其中印度约占11.5%,中国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