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留学生活的精髓?挑灯夜读还是节衣缩食?戚戚乡愁或是孤独无助?似乎都太过片面或牵强,解尽其中味,我才敢抹去这些辞藻,自作主张地填上“粗糙”二字,粗糙的肠胃,粗糙的精神,还有粗糙的爱情。今天不论肠胃,不述精神,只谈爱情,粗糙的爱情。
这似乎是一个屡屡被大雅之堂的讨论遗忘的话题,因为大家都在精神抖擞地给留学垃圾或精英立标准划成分。正史不屑,野史传讹,少有人肯屈尊下来认真地打量一下这些一样也有血有肉的感情。
粗糙爱情的开始,是粗糙的定情仪式。一个激情四射的定情仪式,总是一生可以回忆的主题。可惜欧洲悠悠的风,幽幽的教堂和古典浪漫的空气,都进入不了这个主题。留学生的圈子狭窄,可以选择的不多,一点乡情,一丝好感,都可以成为决定的动机。仪式总是简单甚至一带而过的。不是即将揽入怀的那个人不配,而是留学的日子都是按天买来的,谁也不愿不敢花上太多心思去策划和制造。所以这个圈子里的仪式,少有可以精确到小时或分或秒来标识的一刻,那一层神秘的薄纸,往往是化开消失,而不是捅破的。
王侯将相尚且无种,血统论在爱情世界里,也是没有位置的。先天不足的单薄爱情,相守虽是粗糙却也撩动人心。繁重的学业和繁杂的生活琐事,大家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忐忑和忙碌里,没有人敢太过精细和优柔。二月十四的玫瑰太贵,就用二月十三的将就吧,生日蛋糕要预订而且昂贵,就在晚餐里加个菜权当惊喜了。圈子里虽然都是同胞,俺说应该团结,但目标追求大同小异,机会和信息却如此稀缺,所以嫉妒和竞争让大家面和心不和,难免也会有气不过心绪梗阻的时候,那一位的劝慰和分担可以让你通而不痛。无论是二十出头还是年近而立,冬夜里呼吸着冰冷的空气,看见自己的小房间还亮着灯火时,脚步会变得轻松。那是一种荒岛里相依为命的厮守,没在荒岛里孤寂过,谁能体会这种彻骨的相依为命呢?
粗糙爱情的相分,也是如此粗糙。留学生活总是动态的,一个学年或者一个学位结束后,重新漂泊是不可避免的。离开临近的日子,注意力总是投向迁移地的和迁移的过程,在行囊收拾妥当的时候才会惊觉将要分开。难过是彼此都极力避免的一个词和情绪,因为从一开始就能预见这样的结局。相守这么久,连自己的父老都不知道那一位的存在,彼此也不敢许什么承诺,这似乎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成为安慰自己面对别离的理由,也可能成为歉疚的根源。别离以后的安排和际遇是不可预见的,大家心照不宣。所以别离粗糙得平淡如水,只是人非草木,挥手那一刻谁能抑制自己的泪腺启动?不敢再回头,怕再看见埋葬了自己岁月的小屋,怕再看见那个可能一生也不会重逢,但曾经那么知冷知暖的人。心脏在异国,早已磨出了茧,只是茧只在表面,而里面的心室和心房,容积依旧。
多年以后,或许挣足了功名,或许挣足了安身立命的本钱,独对孤灯的夜晚,心脏的茧都已蜕去,是否会想起这一段外人看似荒唐孟浪的往事呢?
要计算留学的成本吗?把这一段也计算进去,算算你曾经的辜负和粗糙,给你带来的,让你一生都难以放得下的回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