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巴基斯坦的人质事件,使中国人在外国的安全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出国在线提醒,所去国家不同防备也不同。
两名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被绑架一事连日来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一时间,中国人在外国的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昨日,记者采访了曾在国外执行维和任务的省公安厅吴强警官,他向记者介绍了国人在国外可能遭到的死亡威胁和国人在国外的安全状况。
维和警官谈自我安全防范:一年365天没离开过枪
一脸睿智的吴强言谈举止中无不透露出他的精明强干,他说:“在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的一年中,我每时每刻都带着枪。”
据了解,2002年10月,作为警官的吴强被中国派往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一下飞机,满眼都是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与国内安定、祥和的和平环境大相径庭,让我感到很紧张……”
到达东帝汶的第一天,维和部队就着重强调了自我安全问题,部队给队员配备了最先进的装备,如钢盔、防弹衣和武器。在执行任务期间一定要将这些装备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
吴强说,他们部队在驻扎时要求时刻处于警戒状态,“晚上睡觉俩人一屋。睡前两个人都做好了被偷袭的准备,并安排好遭偷袭后的计划,发生意外时谁堵门,谁把守窗户都计划得一清二楚。在东帝汶这一年,我从来没离开过枪,睡觉时枪放在枕头底下,就连上厕所也带着枪。”
尽可能靠近维和部队
“对于我们这样有枪有弹的人来说,在东帝汶工作和学习都很危险,更别说是那些外援人员了……”吴强叹口气说,“那些别国来的外援人员到达东帝汶后都是集体居住,从不独处,而且居住地要尽可能地靠近当地或国际维和部队的武装力量。另外外援人员还要保持与外界的联系,最起码要和本国大使馆、领事馆保持着联系畅通。”
“平时这些外援人员晚上是不外出的,这减少了与外界不相关人的接触,避免了不少麻烦。”吴强说。
提醒:所去国家不同防备不同
我国对外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世界各地去经商、投资、务工、旅游、求学,中国公民的海外风险问题已成了国人瞩目的焦点。绑架、扣留、诈骗、车祸、海难、恐怖袭击、劳务纠纷……这些词语,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耳朵。我省也有许多人到外国工作、学习或旅游,那么他们在国外为了自身安全应注意什么呢?
美国:托运行李不装贵重物品
今年初,美国政府为加强飞行安全,建议乘客不要对托运的行李上锁,以方便安检人员检查。但此举为小偷大开方便之门。更严重的是,一些已被抓到的“黑手”竟然是机场安检人员。因此,去美国的国人不要将贵重物品夹杂在托运行李中。
国外小偷对中国游客下手最多的三个地点是:机场车站、僻静处、饭店。所以国人最好把贵重物品放在保险箱内。
越南:警惕色情拉客
越南乞丐较多,游客易受乞丐纠缠。建议不要对其施舍,以免被混在乞丐群中的扒手盯上。在越南旅游,男游客会遇到街头色情拉客,千万不要去,以免被背后的不法集团侵扰。另外,各景区内流动小贩较多,不要轻易招惹他们。
拉美国家:当心遭抢
中国游客在拉美各国被偷被抢的比例较高。2004年3月29日,就发生了一起今年影响最恶劣的案件。一批中国游客途经秘鲁时,遭到持枪歹徒抢劫,护照、机票和贵重物品被洗劫一空。
泰国:小心南部暴力冲突
外交部领事司近期提醒游客,泰国南部边境的也拉、北大年和宋卡府部分地区,今年上半年发生严重警匪暴力冲突,造成多人伤亡,虽没有中国公民在这些冲突中受伤的报道,但中国公民前往上述地区时要注意安全。
其他国家:劳务纠纷也不少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柬埔寨、斐济、南非、白俄罗斯、西班牙(尤以马德里、巴塞罗那为最)、蒙古、芬兰等国家,针对中国游客的偷盗抢劫案件也时有发生,游客出游,小心钱包。
大中东地区,主要包括中亚南部、南亚西部和西亚东部地区,危险系数最高,以色列、南非、印尼、伊拉克等国家,国人出国更要小心。
此外,中国公民在境外遇到的威胁,在不同地区情况不同。劳务纠纷、绑架等主要发生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在发达地区,多是合法权益受侵害;周边海域经常会发生渔业纠纷,有些牵涉领土纠纷。
因此本报建议出国的吉林人,应避开局势动荡、治安不好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公民个人,到海外留学、旅游、经商、务工,要具备一些基本常识,出国要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前往国的基本情况,不能盲目听信他人,要有自我防范心理。
恐怖活动猖獗的地方少去
由于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的袭击活动大多发生在公众场合,所以在恐怖活动猖獗的地方,即使中国公民不是袭击目标,但池鱼之灾的风险却是存在的。
而且所有的外国人,都有可能成为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攻击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