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资源人力资源哪个更重要

问:
 天然资源人力资源哪个更重要

 

答:
 美丽是一个人的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在人们的脑海里,只有体力和脑力才能称得上是人力资源,美丽的作用和力量一直被人们所忽视。

  其实,美丽是一种人力资本,在商品经济没有产生之前,它就作为一种潜在人力资源存在,只是缺乏创造经济价值的适合土壤,没有表现出来。及至后来,伴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美丽价值被迅速开发,并在社会财富的创造、分配过程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作为一个城市岛国,新加坡地小人少、缺乏自然资源。1965年独立之初,新加坡政府面临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对此,新加坡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了走“工业化道路”的经济发展路线。其经济发展经历了由独立初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步过渡到具有高附加价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进而发展到目前的信息产业等知识密集型经济。如今,新加坡已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运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转站,世界电子产品重要制造中心和第三大炼油中心。这些成绩的取得要归功于新加坡政府前瞻性的眼光和锐意创新的态度。
   
  新加坡领导人始终旗帜鲜明地大力宣传与推广创新,并强调要保持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必须积极加强创新及创业精神、拓展研发领域,新加坡要以知识、创新及才能,而不是用成本来竞争。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从1997年开始设立“亚洲创新奖”,这个一年一评的奖项提升了新加坡是个注重创新的国家的形象。国务资政吴作栋在颁发2005年“亚洲创新奖”时对1000多名全球企业家表示,竞争和生存压力推动了新加坡的创新。由于缺乏天然资源,新加坡发展初期主要是依靠对未来趋势的预测以及政策上的创新。
   
  出台鼓励创新的政策
   
  新加坡最近专门设立了“研究、创新及创业理事会”,为政府在国家研究、创新及创业的策略上提供咨询。其成员包括私人企业界人士,科学界及学术界代表以及内阁部长,由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担任主席,前副总理陈庆炎任副主席。同时新加坡还设立了“国家研究基金”,以资助长期性的策略研究项目,由陈庆炎任主席。
   
  理事会建议政府将新的研发策略作为下一个五年科技计划的一部分。这些策略包括:未来5年内,科研和改革经费将由2003年占GDP的2.15%%增至3%%;加强发展优势领域,如电子、化学、海事工程和生物医药,并投资在环境及水资源科技等新领域,在基础研究和直接的策略性研究之间取得平衡;鼓励科研活动,加强研发项目的商业价值。
   
  新加坡1991年成立了科技局并开始制定国家科技发展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91年到1995年,政府共投入20亿新元,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研究设施,包括建立公共研究所和科学园区,以资助的方式鼓励本地企业投入研发,更新技术。1996年至2000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共投入40亿,目标是大批招募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提高本地加工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促进技术成果转化。2001年至2005年第三个五年计划共投入70亿新元。其中基础和应用研究50亿,以应用研究为主,用于资助公共研究院所和大学研究项目;20亿用于风险投资、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
   
  为促使研究机构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国家研究机构在从科技局申请到课题经费后通常只能得到总经费的70%%,其余部分科技局将根据工业界提供的资助金额等量拨付。相应地,科技局也设置了激励本地企业开展研发工作的资助计划。如果企业与研究机构联合向科技局提出的项目申请获得批准,企业方面通常能够得到相当于总费用70%%的资助。
   
  新加坡还将原“生产力与标准局”更名为“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它的使命是促进生产力以提高新加坡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为此它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技术发明人创业和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局负责为跨国公司和大型本地企业提供类似服务)。
   
  政府近5年来对相关的法律和规定进行了重新检讨和修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例如: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与风险投资商共同投资技术起步公司;按比例支付中小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技术咨询费用等;允许个人利用祖屋住宅(在限定的行业)创办公司,大力弘扬创业文化;扶持创新产业的发展;发起了多项融资计划,牵线搭桥,设法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重视教育和人才引进
   
  由于天然资源匮乏,新加坡极为重视人力资源。在过去20年中,教育支出在新加坡的各项国家经费开支中,仅次于国防预算,排在第二位。1997-2003年的年度教育拨款占政府预算的2.1%以上。
   
  新加坡崇尚精英教育,花巨资设立政府奖学金培养精英。这些人从海外学成后,必须在政府工作5年,以保证公务员队伍有一定的人才比例。
   
  同时,政府也没有忽略教育普及,实行10—11年基础义务教育,即小学6年,中学4或5年。根据不同情况,中学生毕业后可选择3种继续教育方式。首选是入初级学院,两年后升大学,学业优秀者,可以获政府奖学金,成为“精英”;其次是进入工学院,相当于大专;最后是工艺学院,相当于技工学校。不同层次的人才,满足社会不同的就业需求,是新加坡教育的成功之处。3年学制的大专所培养的实用型人才,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专业技能,深受雇主的欢迎。
   
  新加坡还注重通过在职培训和终生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素质。鉴于早期员工文化水准普遍偏低,政府发起了数项培训在岗员工的计划,以补助的方式鼓励企业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对于仅具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员工,以基础知识培训为主;40岁以上没有大专学历的,要求雇主至少安排6个月的离岗补助培训。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1974—1985年期间,政府采取措施限制增加工资,用于在职培训。
   
  除了本国教育之外,新加坡还非常重视人才引进。调查结果显示:1991—2000年,智力型和技能型移民对新加坡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37%。以研发领域为例:2002年全国共有2万名研发人员,外来人才高达78%。目前新加坡人力部已在海外设立了9个“联系新加坡”的据点,作为吸引和引进海外专业人才的前哨。同时政府和企业还主动出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领军人才聘请到新加坡工作。
   
  发展创意产业
   
  此外,新加坡还将创意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为推动这一产业,政府计划从2003年到2008年的五年期间投入2亿新加坡元的资金,促进本地艺术、设计和媒体行业的发展。估计到2012年,创意产业所雇用的员工将增加到11万人。
   
  比如,新加坡经济发展局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更多的新加坡公司,特别是成品制造商,积极参与工业设计,让他们了解工业设计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经济发展局还在积极改善新加坡的工业设计教育水平,培养设计人才。新加坡国立大学和荷兰爱因霍芬科技大学2005年合作推出了新加坡首个工业设计研究生课程,旨在壮大新加坡的设计人才库。经济发展局主席张铭坚说:“将来,我们希望消费电子品、食品包装、家具制造商等都能够以采用新加坡的设计为荣,并且能够凭着独有的艺术技巧,在国际设计比赛中赢奖。”
   
  对于技术产品而言,好的设计能够突出产品,给商家带来竞争优势。但发展创意产业并不仅仅限于技术行业,只要有好的生意点子和增长潜能,从事非技术行业的起步企业也可以从生产力、标准与创新局申请到不超过30万新加坡元的资助。要想获得这种资助,企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创新和知识产权含量高、长远的增长和盈利潜能佳,以及具备在国内市场上扩展并走向国际化的潜力。从2001年底开始,约150家创意起步公司获得了被称为“种子基金”的“起步企业计划”的支持,因为有了基金的支持,新加坡的商业培育中心逐渐增加,如今已达95家。这些培育中心协助培育了约1000家企业。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新加坡政府认为创意产业还可以作为一种软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民族信心和加强区域联系。

 
  “姿本”就是资本

  从劳动要素来看,劳动力应该分为体力、智力和美力三大要素。过去,人们对体力、智力的认识比较清楚,对美力的认识比较模糊。随着社会发展,美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对美力逐渐产生了深刻的认识,谁也无法忽视美力带来的经济价值。

  女性的美价值连城,这种美的高贵价值在模特市场上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证明。据《福布斯》杂志报道,1994年,世界上3位顶尖级女模特儿的年薪依次是辛迪·克劳镇,年薪650万美元;克劳迪亚·希弗,年薪530万美元;克里斯蒂·特林顿,年薪480万美元。而男模特儿的年薪,一般最多只能拿到小于6位数。在顶尖级的模特儿中,男模特儿的薪水只有女模特儿的1/10,而在那些没有名气的、年薪不超过5万美元的模特儿中,女模特儿的年薪是男模特儿的两倍。

  假如从智力、体力的因素考虑,很难解释清楚,她们的回报实际上是通过投入美丽换来的,换句话说,就是依赖美丽的力量赚得滚滚财源。

  网坛长有”小猫”一样脸蛋的美女库尔尼克娃,虽然只有三流的球技,可是她有一流的脸蛋,一流的身段,这就使她财源滚滚,比起一流球技,三流身段,末流面孔的威廉姆斯姐妹要有更多的银子进账。曾有人批评国内演艺界一些靠脸蛋走红的明星们,说他们内功不深,没有文化,庸俗浅薄,可无论人们如何理解,她们火了,红了,一些人年纪很轻,却红极一时,日进斗金,已有了不菲的资产。

  姿本就是资本。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追求美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动力。每个人对美都有一种渴望,都想拥有美的享受,这是人类最最原始的心态。

  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是真善美,而美是真和善的统一。随着人类物质、精神文明的进步,人类的审美水准会越来越高,对美的追求欲望也会越来越强烈。

  美女是女人中的花朵,人见人爱。汉朝时有个宫廷乐师叫李延年,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就某种意义而言,女人的美丽不仅是一种吸引力,更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天然资源。

  漂亮者生存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当美女和社会生产要素结合时,常常会产生人们所需要的效用。

  最能说明美丽的价值,莫过于娱乐圈。漂亮者是广告商寻找的对象,漂亮者的收入跟漂亮程度几乎成正比。虽然他们也要靠一些真本事才能赚大钱,但与不漂亮的人比起来,漂亮者成功得更容易。例如,作为演员,一些帅哥、美女明星的演技不能算一流,但他们依然能够有大量出镜的机会,因为他们漂亮,喜欢看他们演的片子的人,大都是冲着漂亮而去的,自然不会过多计较他们的演技。因为漂亮让人感到愉悦,令人愉悦的东西都可以转换为价值。从当模特到演电视,再到出歌带、代言商品,他们的收入比一般人高得多。这中间看的人心甘情愿,给钱的人也心甘情愿,演的人自然更是心甘情愿。相比之下,那些不够漂亮的演员就只能走偏锋,或者干脆朝反的方向发展,以丑为美,丑得让人过目不忘,丑星曾经大行其道就是这个缘故;或者走刻苦路线,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力,让观众理性上接受自己。不过,走这两条路比起前者要艰难得多。

  其实,“美女”一直影响着社会生活,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

  过去,“美女”往往和“政治”牵连。看一看国内外古代“美女政治”方面汗牛充栋的史实,谁都会恍然大悟,原来美女的力量如此巨大,甚至可以改变过去的历史。

  今天,“美女”常常和“经济”绑在了一起。这种背后的缘由,人们从传统的经济学家那里,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而且传统经济学家对此不是熟视无睹,就是不愿意正视。

  事实上,随着社会发展、民主推进,美女们逐步进入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她们在更加广阔的天地展现个人价值,从“美女政治”而扩展演绎到“美女经济”。

  从“美女政治” 演绎到“美女经济”,这是历史为美女拓宽了舞台,这是历史发展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女出生地,不期然间,竟成了旅游的一大理由。四大美人的故乡,如今都成了旅游胜地。各地政府自然也是因地制宜,建造纪念馆。昭君的故乡特地建了个”昭君故居”;貂蝉的故乡则筹资建设”米脂名人展馆”;杨贵妃故里容县处处见“贵妃”;西施故里诸暨则有一块刻着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浣纱”二字的浣纱石。

  美丽的女人比相貌平庸的女人有更多机会,一般说来,容貌娇美能给女性带来常人难以得到的幸运和好处:你去求职,主试者会暗地里帮你的忙;老板会千方百计地把你安排在与他靠近的位置,让你干一些轻闲而又报酬相对优厚的工作;尽管你的外语水平一般,但经理会带你出国考察或参加涉外活动;你若因故没能干完工作,男同事会主动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