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谁都不能单身一辈子。于是,两个人很容易地走在了一起。这种方式,自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一直延续着。这种方式就叫“结婚”。有了结就有离,其实,“离婚”本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但直到最近,一本叫做“中国式离婚”的情感小说伴随着同名电视剧的出现,人们才突然发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变,此“离婚”已非彼“离婚”。
或许,根本就在不久以前,第三者的出现,或着说是家庭暴力的,这些问题更多地被赋予为走向婚姻边缘的最大宗罪。但如果,当当你看到《中国式离婚》时,你将感到有些异样。现在,如果你仍然还把所有的怨恨寄托在夫妻双方之外,实际上,你已经离幸福的婚姻很远,很远。无论是选择继续在一起,或是离了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离,还是不离?只要婚姻这种生活的形式还将继续存在,而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要面对的时候,谁都无法否认,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小说起名为《中国式离婚》,以一个普通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元为点,用在婚姻契约下的夫妻之间心的背叛、身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三种背叛来解释当今一代甚至几代人面临的现实婚姻状态。当婚姻濒临破裂的边缘,犹豫,不知所措,所有的无奈与挣扎一笔写尽。此时,你所面对的是婚姻的恐惧,对感情的失望,至于是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还是身心的背叛,其结果都是由婚姻生活的不和谐、不宽容、不理性所带来的伤害与痛苦。
实际上,背叛形式的本身并不重要,最可怕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不知道是不可信还是不能信,总之,信了就错了,而一旦走进婚姻即使发现错了也豪无办法,忍受?忍受的背后就是变本加利,离婚?对双方对孩子对父母都是一种伤害,各人有各人的不同选择也各不相同,无论怎样也走不出那种阴影,忍受是痛的,离婚就不痛了吗?
而小说把背叛一分为三,似乎是想要涵盖中国离婚状态的全部。小说把一对中年夫妇的离异解释为女方先逼迫丈夫下海挣钱,等钱多了自己又心态不正开始毫无根据地猜疑丈夫外遇胡闹导致离婚。的确,在中国的离婚过程中,像林小枫这样“跟踪调查”的是不少,但绝不会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捕风捉影,如果一点根据都没有最后是走不到离婚这一步的;而在宋建平的潜意识里,就一点不想离婚只是被逼得才想离婚吗?很值得怀疑?在他的行为中也有很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在娟子下着大雨约他出来,他明明和林小枫一起参加过刘东北的婚礼,这时完全可以向林小枫说明情况,并可以和林一起去安慰娟子,可是他却撒谎说有手术,他好像唯恐林小枫不怀疑他,不和他闹……
男人出轨,和妻子怎么做,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小说中,宋建平似乎是被一个没有了自身事业和寄托的妻子所逼,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大家都知道,希拉里漂亮能干吧?不仅有自己的事业,更有和丈夫共同的事业,但这没有能阻止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温情”的脚步。小说多处描述了林小枫误会宋建平,其实大凡有婚姻生活体验的人,都不难理解林小枫的所作所为,尽管不太明智,但也别无他法。宋建平对于自己的行为故弄玄虚,毫不解释,这只会使矛盾更加激化,从而导致了他们之间最后那种尴尬的结局,让很多人扼腕惋惜。
在这个还是“男人主导”的男权社会里,男人被更多地赋予了重任,他们的生活重心就是事业,如果一直专注于事业,而忽视了和支持他事业发展的妻子之间的沟通,在事业生活的压力下,爱被忽视了,交流渐渐平淡了,激情渐渐枯萎了,在彼此更需要感情时,慕然回首,发现昔日蜜情已无从寻找。这样,夫妻间的信任危机也容易出现了,正如林小枫与宋建平一样,对方的任何言语都会被添上色彩,在加上缺乏必要的沟通,误会越来越深,最终面对的是那一纸离婚协议书。
其实,婚姻幸福是无可争夺的,没有所谓分配问题,夫妻空间是在创造性行为之中被开拓出来的而且不断可以被开拓。婚姻幸福是在生活中健全生活的感受,是全部生活行为追求的状态而不是结局。
婚姻中出了问题,不是某一方的原因,而是双方的原因。男人女人要想”双赢”,必须在事业和家庭之间掌握好平衡。
回过头来看看他们,只要多些沟通,多些理解,多些宽容,他们的生活应该是很幸福的。婚姻中最重要的是责任和理智。家需要两个人来共同经营。婚姻的幸福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就像扁担挑东西一样,不能一头高来一头低。
这才是人性中维护幸福婚姻的本源。
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小说《中国式离婚》正是与大众一起思考婚姻生活的真实形态以及对价值观的调整与理解,把婚姻的前途寄托于对婚姻的容忍、信任、理解与责任,而这正是现在中国家庭潜在的生活冲突所得到的内心需求。在这一点上,小说值得关注,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