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的“另类”路线:上海转澳洲最后到美国

Michelle的超前计划
Michelle的申请计划有点“超前”,高中就已经决定要留学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打高中毕业就开始准备留学材料。在时间上面,Michelle也经过多番打探,制定了最实用的计划。从开始计划留学到办理签证,Michelle同时也在上海的大学开始了她的大学课程。当Michelle拿到签证时,她已经在上海的大学完成了半年的基础课程,并且通过了考试,这可以使Michelle省去半年在悉尼大学学习的预科课程。2001
年9月Michelle顺利踏上了澳大利亚的土地。Michelle说,在澳大利亚每年的学费都在上涨,但是学生可以以入学那一年的学费为准,一直保持到毕业。Michelle的学费是按照2001年入学时候的17100澳元为准的。
从澳洲到美国读书
2003Michelle又成功地申请到了作为交换生到美国纽约的康奈尔大学学习的资格,由于是交换生的缘故,在康奈尔大学学习的学费依然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学费为准。关于生活费用,Michelle说两个学校的伙食费用差不多,反而衣服、鞋子、电器和其它日用品的价格美国都要便宜很多。但是美国的书本特别贵,尤其是教科书,一本书通常要超过100美元,所以大多数的时候Michelle都是在图书馆借书来用。Michelle说在澳大利亚生活有很好的社会福利制度,但是相对来说税收也很高。学生在澳大利亚能够相对去放松并享受生活,不会给自己过多的压力。但是在美国,当你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学习和生活就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你会觉得没有安全感,担忧自己会失去工作或是被别人代替那边即使是很小的孩子,时间表都是排得满满的。
在澳洲完成最后的课程
Michelle的专业是生物化学,可获得理科学士(分子生物技术专业),现在Michelle已经回到悉尼大学完成她最后一学期的课程,并为毕业作最后的努力和准备。Michelle计划毕业之后继续进修一年的硕士课程,留在实验室里工作,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并且根据要求完成一些授课任务,撰写自己的论文等等。
她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主修生物化学感受到的最大特点是,国外的教育非常注重实验室的工作。很多课程都十分注重以实验室的工作,甚至最后的考试都要分成理论考试、实验室操作理论考试和实验室工作的考试。因此每个学期期末都是非常恐怖的日子,每一门课都可能又几个不同的考试,加起来有时会有七八个测试。但是通常期末考试的成绩只占总评分的50,所以很多成绩都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完成的。而在美国,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20,平时每周都会有测验,就像是国内中学的考试形式。
悉尼大学神秘的实验室
在悉尼大学,第二学年的每门课程每周必须花上5小时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通常会有一位在读博士生来带领7至8个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在实验进行之前,他会先介绍一下整个实验,帮助小组成员熟悉实验室操作技巧。每2到3个学生又将组成小组然后在进行实验。在每个实验进行之前,学生还必须仔细阅读9到10页厚的材料,就像是国内的预习课程一样。老师经常会鼓励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进行讨论,这样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因为在5个小时的实验过程中,一些小组常常会浪费很多的时间。Michelle说悉尼大学实验室的配备也许比不上美国的先进和完善,但是学生在实验室对每一件实验器材也都必须小心翼翼,这是对器材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任,因为有的实验是有相当的危险的。
在美国,实验室的课程是非常少的,大多数的教授都会提供学生一些在实验室工作的机会,这些经历都将会给将来的就业或者是继续深造带来更多的机会。学生必须自己寻找研究课题、联系导师,如果你不学会主动学习,你很有可能直到毕业都没有任何在实验室工作的经验。
学会了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
Michelle说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生活让她学会了如何安排时间。在康奈尔大学,大多数学生都是超负荷地学习和工作。所以你必须要学会制订时间表,逐渐地去习惯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更好地来安排你自己的时间。在美国学习,所学的内容很宽泛,主修的概念会变得相对被忽略,课程的设置也十分自由和灵活,这些都是让Michelle觉得吃惊的。一些课程同时向大学生和研究生开放,学习和研究也更有挑战性。美国的大学有非常丰富和特别的校园文化,你会惊奇在整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之下,还有如此纯净的象牙塔,就像一些学生所说的一样,学校是非常单纯的学习的地方,在那里可以感觉到自由,享受着灵动。
Michelle还计划申请移民,因为Michelle认为生物化学专业在国外发展的机会更大一些,能够学到的也更多。
据一些大学的外国导师说,与老留学生相比,新留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好,外语水平也不错,但动手能力太差,遇到事情不是主动钻研解决,而是喜欢问“我该怎么办?”因此,很多学校的导师都不愿意带从中国来的新留学生,有些甚至一听是从中国来的,干脆拒绝。据一些美国人反映,从中国来的部分新留学生到美国后并没有完全把精力放在学业上,而是急于找一个好工作,比起老留学生来,这批人现实的多,也浮躁的多。一位研究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她曾先后从中国招了3名博士生,但没多久,就都跳槽了。
有一点相同的是,不管是老留学生还是新留学生,学理科的在美国找工作要容易得多。现在,一些学理科的老留学生已在美国的许多科研单位扎了根,成为科研骨干,并出了许多成果。有些人还带着这些成果回国创业。比如,80年代来美的吴鹰在美学成后,回国任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该公司是留学生回国创业最成功的企业之一。犹他州立大学的系主任乐陶文先生,最近欣然辞去美国大学的要职,回到辽宁担任科技方面的高级管理职务。所不同的是,由于近年来电脑行业不景气,一些学电脑的新留学生毕业后很难在美国找到工作,因此,更多的人只有继续留在学校深造,等待更好的就业机会。但很多新留学生还是希望学成后能回国服务。在美国攻读化工学博士学位的林晨说,他学的专业在国内大有用武之地,而且国家对归国留学生的政策也很好,所以他打算学成后回国效力。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