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英伦苏格兰冬日游

12月12号–北上
因为起得早,出门时看见朝霞。骑车经过St.John”s的大草坪,浅蓝的天空,赤红的云霞和碧绿的草坪,都是很纯粹的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感到非常真实的美。空气清冷,散发早晨的清香。想起杭州台的一档节目”早起看人间”。呵呵,晨间秘密的美丽,有多少人能够窥得一二呢?不觉有些得意。
到了火车站,才8点5分。于是站在大厅里看人来人往。PeopleObserving是很有趣的事,尤其在英国这个美女很多的国家。不知为什么,周五的清晨,居然有那么多学生打扮的年轻人到达剑桥。一群一群的金发碧眼小美女下了火车,结伴穿过车站,迅速消失在晨雾中。英国人真是不怕冷,冬天还是小短裙,黑丝袜,高帮靴,外面罩一件长大衣,显得苗条妩媚。很多人随身带着乐器乘火车,尤其是吉他、圆号和提琴。还有很多人把自行车带上火车的。这在中国完全不可想象,但英国的火车很空,差不多有一半的座位空着,带很多行李也不足为怪了。
8点20分,Ronnie到了。跑过来对我说:”啊,不好意思,我好像有点感冒,我不去了。”吐血~~又是一个临阵脱逃的!没辙,只好我自己跟Y先生、C先生一起去了。买了一张学生票,跳上火车,呜呜–火车开走了。
剑桥到爱丁堡,总共5个小时,我基本上一路睡过去。这显然是非常愚蠢的。坐火车是在欧洲旅游最经典的方式。本来其实我们也可以选择坐飞机去,但火车沿途的风光如画,景致不断变换,农场、大海、牛羊、英国建筑……看得人心旷神怡的。不过我睡着了,hoho,基本上都没有看见,除了个别特别美丽的景色时,Y先生把我敲醒,迷迷糊糊看了两眼。看见海了,浅蓝色的,没有边际,很平静,打在海边的岩石上,白色的泡沫从来都不消退。农田也看了一会儿,其实和中国东部的景色也差不多啦(至少从火车上看差不多),但是他们种了不少树,多点生气。
到爱丁堡时好像是下午1点钟。在车上时我才知道原来Y先生他们并没有定好旅馆和去高地的票,还得到了以后临时找。也好,看看人家是怎么搞定这些事情的。出了火车站,就是咨询中心InformationCentre.我们进去问哪里有旅馆可以住。一般中国人自己去旅游,就住青年旅店或者B&B。青年旅舍是最便宜的,但是很多不认识的人住在一间大屋子里,比较恐怖,我们打算住B&B,就是Bed&Breadfast,比较便宜,还可以免费吃一顿早餐。一般B&B的单人间是一天25镑,双人间一天40镑左右。InformationCentre的咨询员给了我们一张爱丁堡市区地图,标了一下B&B集中地区的位置,说如果我们交3镑钱,可以当场替我们订一家B&B。他们打电话问了一家便宜的,说双人间40镑,单人间20镑。我觉得很好,已经打算就让咨询中心替我们订下来了,Y先生和C先生却不满意,觉得双人间的价格居然丝毫不比单人间便宜,亏了,坚持还是自己去找找看算了。我也不好说什么,那就找吧。
于是开始从市中心出发,去B&B集中地带。一路上观光爱丁堡景致。建筑挺漂亮的,很有欧洲风味,但不张扬的,像伦敦国会大厦那样,一下子把人眼球吸引过去。
说不出是什么风格,并不太讲究细节雕饰,也没有太多宏观上的别致构思、宏大气势,但看着很舒服,经看,远看近看都不错。他们的建筑不知道用的是什么石头,像是抹了碳黑一样,自然就有一种历史感。
街道和伦敦差不多窄,两旁的店铺还是一样的英国风格,光鲜明亮的橱窗,琳琅满目,十分适合windowshopping.人民很热情,问路都很有礼貌地回答。
Y先生和C先生都抽烟,火车上不能抽,一到马路上就开始猛抽,把我熏得够呛!我走路没有他们快,而且Y先生又要在最前面找路,苏格兰风大,烟决不会往上飘我就跟在他们后面喝烟圈,5555。宝贵经验之一:千万不要和瘾君子一起旅游,尤其当他们是长辈的时候。
到了B&B区,一家一家去问,贵得吓人,而且关键是没有单人间。老板们向我们热情推荐”家庭套房”,我觉得很奇怪,我们看上去像家庭吗?说C先生是爸爸还有点像(他女儿比我小5岁),但说Y先生是儿子也太不对劲了吧。总之我们是不可能住家庭套房的,也省得费口舌跟他们讨价还价。问了好多家,只有双人间或家庭套房,没有单人间,你说是不是很讨厌!一个女生就是很麻烦。而且大多数都非常贵。后来我们发现,B&B也是分星级的,有三星、两星、一星,价格差很多。说实话,我真是有些懊恼,刚才早些在咨询中心订了岂不省事!又便宜。现在找得那么辛苦,又找不到。
后来看到一家”一星”的,敲门进去,一位老太太开的门。她的身材非常矮小,发型、脸型、五官、衣着,像极了童话里的会魔法的小矮人老太太。我几乎忍不住要哈哈大笑。苏格兰人民常常驼背,因为风太大;但严酷的天气早就了他们坚强的品格-
-Y先生的旅游手册说的。
唷!坚强的老太太这里有双人间和单人间,而且跟刚才我们在咨询中心问的价格一样便宜–喔,原来就是刚才咨询中心打电话问过的那家。缘分到此,找来找去还是找到这里来了。不过老太太很好说话,答应再给我们便宜一点,双人间36镑一天,单人间20镑。不错不错!讨价还价省了些钱,还不用交那3镑的咨询费,啦啦啦~~
找到了旅店,一颗心放下。Y先生急着要去完成他的爱丁堡之行的重要任务:去拜访爱丁堡大学的一个中国学者,S女士,和他的研究方向很相近的。我们一起去了。爱丁堡大学的建筑实在太现代了,真令人失望,简直和清华的三教差不多。不过Y先生和S女士的谈话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是学术方面的一些东西,但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很受启发。多听听大人的想法还是很好的!
从爱丁堡大学出来,已经下午5点钟,天完全黑了。C先生走不动了,我们一再鼓励他,终于找到一家中国店,要了炒饭和炒面,好吃!!@_@吃完饭,我们走回旅店,大概花了40分钟多吧。我还精神奕奕的,C先生和Y先生已经累死了-_-于是,本来可以很有作为的一个晚上就消磨在电视机前了。浪费啊!!好不容易出来玩玩,怎么能这么没效率呢!他们穿的都是旅游鞋,我穿皮鞋还没什么呢。sigh。宝贵经验之二:不要和年纪大体力差的人一起出去玩,会闷死人的。
当然,我的理念是,出来玩一趟不容易,不能浪费珍贵机会。即使看电视也要看出价值来!来英国只后没看过电视,这次可以一饱眼福。把每个台的搞笑剧都看了一遍,所有的广告,新闻,电影。发现自己英语进步还是蛮大的,以前看电影经常听不懂,现在基本上全部听懂,hoho。意外看到一个阿加莎o克里斯蒂的侦探片,拍得好唯美,光线柔和,演员的气质典雅,都是monsieur、mademoisella的称呼,感觉好久远啊!发现那种上层社会的口音和我们学院研究莎士比亚的MrCribb的口音是一样的,hoho,好玩。
12月13号–爱丁堡市内
早上起来,吃经典的英国早餐。老太太对我们蛮不错,两大片熏肉,一个很嫩的荷包蛋,一个香肠,一罐咖啡,一杯橙汁,两罐牛奶,麦片随便拿(他们是用牛奶冲麦片的,我嫌太冰,用咖啡冲),n片烤面包片(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白面包片烤一烤就叫吐司了,土啊-_-),黄豆加番茄酱,吃得我应接不暇^0^Y先生和C先生还说我年轻,让我多吃!嗯,据Y先生说,这么标准的早饭要是摆在店里卖得要6、7镑呢,还是很不错的!我吃得一点都不剩,一来是不想浪费钱,二来也表示对老太太的礼貌。
今天主要就是在市内逛了。
先直奔女王在苏格兰的行宫–圣十字架宫。可怜要收费,我们三个商量了一下,没有进去,就在门口张望了一下,看着挺小的,不过还挺漂亮,看见了宫殿正面的全貌,买了两张明信片,满足了。前两天他们两个刚去了温莎堡,对这个宫殿兴趣不大。
路上拜访了儿童博物馆。挺有意思的,主题博物馆,琳琅满目全是自17世纪以来的儿童玩具和相关的收藏,样样都很精致,感觉好温馨。Y先生想拍照,还得填一个表,保证不用于商业目的。我没有相机,就买了几张明信片。
还路过一个”苏格兰普通人民生活博物馆”,也是一个小型的主题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都是免费的,主要资金来源可能是捐赠和卖纪念品吧。这个博物馆很有意思,应该是从工业革命一来苏格兰劳动人民的历史写照了。主要是塑料人模特和道具,非常逼真,裁缝、狱卒、囚犯、油漆工人、小贩……还有留声机模仿当时街头巷尾的日常对话,还有dv播放。嗯,苏格兰人民虽然不是很富有,但对于自己的文化保存得很好。
还路过一家风笛店,进去问了一下,一般500镑左右,最便宜的是巴基斯坦生产的,也要100镑,天价~~算了,反正我也不是特别想要。到了苏格兰才发现,风笛的声音本色远不像Myheartwillgoon里面那样悠扬,是很高亢的那种,毕竟人家是军乐器出身嘛。
然后去卡尔顿山。这是爱丁堡市内最高海拔的东东了。山上有古希腊式的建筑,还可以俯瞰全城。不过上山比较麻烦,要先绕一圈才能上山,没有直接通道,除非手脚并用爬上去。山不算太高,但是阶梯的坡度陡升,C先生好像有些累,我们就在刚上山的石头上休息了一会儿。
休息完了站起来,转到山那边一看,哇!念去去烟波、楚天阔!顿时眼界开阔无比!两面都是爱丁堡市区的建筑,有河有桥、道路汽车、还有田地。另一面是圣十字架宫,皇宫和后面的大草坪,看得一清二楚。另一面是海。爽啊。而且还有苏格兰猛烈的风!!吹得我站不住。拍下来的照片,头发纷飞,极富动感,呵呵。
山上还有希腊神庙式的几根大柱子,一座高高的塔楼,一尊大炮,和一座荒堡。我最喜欢那几根柱子。从远处看,正好是海和天作背景。由于天气的缘故,整个天色有些阴阴的,反倒是海和天的颜色显得发亮,衬出山顶建筑的幽暗沉静。非常棒的搭配,自有一种浑然大气的气度。
下面又马不停蹄地赶去爱丁堡城堡。什么来头我搞不清楚,反正是爱丁堡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了。可能以前是苏格兰统治者的皇宫吧。因为门票要6镑多,我们没有进去,在门口拍了张照就算完成任务了。
路过国家艺术画廊Nationalgallery。免费的,进去看。喔!开眼界了。这次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油画原作,超大的画幅,有的占了整整一个墙壁,面积大于10平米,气势恢弘哦。想想,把这些大手笔影印在32开的书上,教给学生,光泽、色彩、尺寸,早就相去千里了,sigh,忍不住要发发沈从文的感慨。这里虽然不是什么世界闻名的画廊,也珍藏了不少好东西,看到了达芬奇、莫内、高更的一些画,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可惜都来不及细看,有的连标题和作者都没看就被拉走了。我正在看两幅大型的《仲夏夜之梦》,画风有些像Bouguereau,细节很有看头,Y先生冲过来催我,说下面还要去逛苏格兰博物馆,要来不及,只能大概看看。呜呼!画廊”大概看看”还能有什么可看的……宝贵经验之三:不要跟对艺术没有兴趣的人一起去逛画廊。
于是我们就冲去苏格兰国家博物馆了。没想到居然要收钱的,sigh,人家赫赫大名的大英博物馆都不收钱,sigh,到底是发展中地区啊,hoho。我们只好在大厅里坐了一会儿,没有进去看了。
还去了”威士忌遗产中心”。主要是一个小店啦,专卖苏格兰地道威士忌。我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人送,就没买。而且就算买了,很有可能等不到送人就被我自己喝掉了^0^倒是又买了一些明信片和书签。Y先生和C先生嘲笑我是明信片狂,呵呵。在门口发放小册子的地方,有人指着日文版小册子问我们是不是,我们说不是。他说,嗯,那是中国人了。这里中国人比日本人多多了,还没有中文版的小册子,你们应该去投诉。
我们又去了informationcentre一趟,订了明天去高地的长途汽车票。8点半从爱丁堡市区出发,晚上8点回来。是一家叫Scotline的旅游公司的。
对了,路上看到好多吹风笛卖艺的人,穿着苏格兰裙子,披着大披风,很pp也!还有不少流浪汉,就是乞丐了。还看见警察在给流浪汉登记。英国的流浪汉很有特色,一个都特别帅,打扮得跟小贝似的,要不是坐在路边,根本看不出是流浪汉。还有流浪汉在地铁的车厢间穿梭的,据说地铁里会时常响起广播:”现在有一批流浪汉在车厢里!他们一共有6个人!大家不要理他们!”hoho,好好笑。资本主义社会!嗯。
还有什么来着。。。对了,在爱丁堡吃了PizzaHut,呵呵,还不错:爱丁堡号称欧洲艺术之都(指戏剧艺术而言),我们想体验一下,随便找了一家剧院进去问今晚有什么演出。一位女士十分热情地介绍,可惜是给小孩看的童话剧,我们(其实是他们两个)没什么兴趣。于是问她附近还有没有别的剧院,她也热情指点。(sigh,在国内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又去别的剧院问了一下,买了一出叫做《CuttingtheRug》的票子,据说是非常Scottish的,估计我们听不懂。不管了,本来就是为了感受一下。买票时是6点,戏8点开始,两个小时本来可以再出去逛逛,不过C先生和Y先生已经很累了,都不想动,坐在戏院的大厅里开始抽烟聊天。我苦哇~~早知道刚才何必那么急,把我从画廊里赶出来涅~~现在又不能跑出去玩,只好坐在这里喝烟圈。~~~~~>o<~~~~~~
好不容易等到8点,进了剧场,舞台布置成厕所的样子,中间放着一大排洗手池,背景是两扇门,分别写着反的Ladies和Gentlemen字样。两边是小隔间的门的道具。开场以后,不断有男男女女从厕所的门口进来,对着镜子打扮、说话。应该是个喜剧吧,观众不断暴笑,可怜我真的一点都听不懂,觉得很傻,hoho。有的戏剧就是以台词胜的,像这种,我听不懂台词,对于演员的动作就很注意,发现实在单调无聊-_-没办法,苏格兰方言和英语太不一样了,我有一次看到一张苏格兰语和英语单词的对照表,最简单的单词几乎都不一样,不仅是发音,连拼写都很不一样,简直毫无关联。
看完45分钟第一幕,我们就退场了,幸好最后有一段热舞,不然真是太对不起我们了。
回到旅店,又是看电视,睡觉。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12月14号–著名的高地
哎,高地么,主要就是看自然景色咯。早上急急地吃完饭,(老太太很好心,提前为我们准备早饭)赶到长途汽车上,一车坐满了人。看来高地的诱惑力很大。
但是我又犯了同一个错误,一路睡过去。我以为是长途汽车把我们载到一个地方扔下去,然后我们就在那边玩几个小时,然后再乘车回到爱丁堡。其实根本不是!今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在车上,随着汽车行进的路线,我们一路看景色,到某些非常著名的地方下车十几分钟拍照,或者下车1个小时吃饭什么的,呜呜呜呜,错过了好多景色啊~~要是旁边有个人说说话就好了,肯定不会睡着。C先生和Y先生坐在一起,我和一个美国女孩邻座。她在看书,我就没打扰她,沉沉地就睡过去了。不过那个大叔开车的技术也是罪魁祸首,震得不行,一路颠簸,我觉得很难受,神志有点不清。再加上他催眠曲般毫无抑扬起伏的解说,就更要睡着了!
所以我现在可以省点力气了。反正也没看到什么,就写不出什么了。总之景色很好!湖光山色,准高原风光。山都不高,但顶上堆着雪,淡淡的雪色,笼着雾。温度比爱丁堡低不少,空气湿漉漉的,好像大雪初霁。在三个不同的地方看见彩虹。山大多是绿的,或棕黑,还有小瀑布和小溪。一路上几乎没有人,自然景色还是比较原始的状态,不像国内的一些新开发的景点,暴发户似的,意境全无。
中间下来拍了几次照,山山水水,颇得灵气,但和西湖的山水是完全两种风光。高地的感觉是清峻的,疏朗的,呆久了都怕要黯然发痴。还去了一些小纪念品店,玲珑可爱的钥匙圈、明信片,我买了几个冰箱贴。^0^
印象深刻的是尼斯湖和它的城堡。城堡的历史是苏格兰的历史,如今只剩残垣断壁了。从入口(像一个小炮台一样,好可爱)进到城堡周围的草坪里(没有花钱,门票包含在长途汽车费里了),中间要经过一个纪念品商店,还有一个小电影院,只放一部电影,介绍城堡历史的。片长8分钟,每隔10分钟放一次。虽然是个小短片,却制作得非常到位,导演好像是个名人,名字忘了,电影风格很有历史感,场面也很漂亮,背景音乐也棒,有点《勇敢的心》的感觉。我对数字不敏感,看完了就忘。大致是说,6世纪的时候有个先知在城堡这里帮助一个垂死的老人感知上帝的召唤,安然离开人世;12世纪的时候城堡这里打了一仗,苏格兰人民被统治,不过50年以后又独立了。后来19世纪又开始打仗(sigh,兵家必争之地啊),这次最惨,整个城堡炸飞了,最后电影在一片熊熊火光中结束,大幕缓缓拉开,我们看见影院玻璃窗外的城堡废墟–呵呵,创意还真不错,虚实相生,过渡自然。于是我们沿着小路走去城堡参观。一共三层,还有一个地下室。城堡好小,能藏多少士兵呢?50个?100个?思考中……
城堡被毁坏得很厉害,顶全没了,墙壁也掀掉一大半,站在最高层,可以看见很大一片尼斯湖。真宁静啊,两边的青山也郁郁葱葱,丝毫没有炮火的痕迹。真的比较奇怪,即使在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基调还是轻松愉快的,而中国的关塞城墙,哪里不是燕赵悲歌,苍凉慷慨。也许是颜色的关系吧,这里到处都是大片的绿草,可爱兮的,多少感染了一点童话样的气息;中国是黄沙尘土,自然悲壮一点。对了,当天晚上就听说萨达姆被捕,哎,这个世界的是非啊,到头来还不是归于一场电影,一潭湖水。
没有看见湖怪。大家不要失望。^_^
最后一天我们一早就乘火车返回。因为买的是open的火车票,可以沿途随便下车游览,再上火车继续南下。
我们在约克停了一下,逛了1个多小时。可惜著名的YorkMinster约克大教堂不开又只能在门口张望一下。还有一样比较著名的是约克的古城堡,我们走了北边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一段,嗯,比长城差远了,不过怎么说它也是在市中心,不容易了!
然后就回家了。
总计花费:火车票55镑;三天住宿60镑;去高地的长途汽车票23镑;其它吃饭零花40镑,总共花了180镑左右。天哪!我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