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一年间的悲与喜

一转眼,在英国生活已经将近一年了。不管我愿不愿意,我不得不承认,这一年对于我是弥足珍贵的。
一年前,我是北京一个非常平凡的姑娘,有幸福的家庭,相爱的男友,稳定而收入颇丰的工作。我像很多北京姑娘一样,受着父母的宠爱,无忧无虑,整天想的就是发了工资去买衣服化妆品,和朋友去星巴克聊天,去沸腾鱼乡吃水煮鱼。
一年后,我变了。我每天繁忙的穿梭于图书馆,课堂,超市和打工的公司之间。心里想的不再是小我,更多的是自己的祖国。对于北京的父母,那份牵挂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一年了,悲伤和喜悦都深深刻在我的心上。我愿意将她写出来,和在海外或将要到海外的朋友们分享。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应该把出国当成一种投机,不能只想着打工挣钱,我们个人的命运和中国永远是分不开的,一定要争气,让全世界知道我们是个顶个的好汉好姑娘!
一孤单的踏上旅程
2000年,我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在离家很近的职业高中当语文老师。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单位离家近,刮风下雨都不愁。而且这个职高是国家重点学校,又和德国,英国合办,收入比一般学校高很多。
和我一同毕业的男友一直想出国深造,可是我们都舍不得对方。所以一直到2002年底,才下决心一起去英国读书。于是2003年春节,一起在一家中介签了约。
一开始我不敢和单位说,因为我是老师,出国留学好像不是很自由,教育口对人员流动一向很严。直到要单位开证明,我才小心翼翼对校长谈起这件事。
没想到,两位校长对我的选择都很支持。文副校长对我说欢迎我学成再回学校。贺校长平时对老师一向要求严格,听了我的汇报,也笑着对我说:“我年轻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机会,可惜错过了。你们年轻人出去学点东西,我一定全力支持。”听到领导这样说,我真的很感动。不过,当时想到出国,联想到的就是挣钱,移民,时髦,风光,并没有什么深远的志向,更想不到国家啊什么的大话题。
就这样,我离开了学校,到一家网站,一边当编辑,一边等签证。2个月后,签证下来了。这家网站的领导可不那么好说话了,劈头盖脸的骂我,让我这个出了校门再进校门的人深深感到社会上一些人的自大和无情。从此我更下定决心,回国之后一定还要当老师,我这样的直脾气在社会上吃不开,压不住火啊!
我当时是团签就过了,我男朋友需要面签。9月18日他去签证,居然被拒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哭了,我从小没离开父母,除了北京,什么地方都不爱去,一个人出国可怎么办啊?!
可是学费已经交了,只能我先走,我男朋友再签完去找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