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华人聚居地寸土寸金:“店中店”风行

华声报讯:在美国纽约,华人聚居的社区寸土寸金,在法拉盛缅街、华埠坚尼路、勿街、东百老汇和布鲁克林8大道等商家云集的街道,商店租金一涨再涨。为分担越来越昂贵的租金,许多店铺都采取分租和再分租的方式,形成独特的“店中店”现象。但由此引起的法律纠纷,也层出不穷。
据美国世界新闻网报道,华人聚居区店面的租金,因地点、客流量和商业价值的不同而有天壤之别。昂贵的租金对来美创业的新移民来说,的确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店面分租由此应运而生。分租商场的“二房东”,为减轻租金上涨的压力,灵机一动,开辟靠近门口的一小片显眼位置分租,让别人卖电话卡、手机、手机饰品甚至玉饰等。有时是半个或一个柜台,有时则只是一部分墙面,有的就是露天一仅容转身的小空间。
店中的小店由于地段的不同,租金也千差万别,但大多数都贵得离谱,华埠坚尼街夹巴士打街黄金地段一个店面外2呎深、5呎宽的露天“墙柜”,租金据说高达3500美元,还须预付6个月租金。分租店面的租金多少,通常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法拉盛缅街一家分租店面的时装店,再分租出4个大约为2呎深、8呎宽的柜台,店主开价为每个900美元。而若想在缅街和37大道交口时装店内分租一个同样大小的柜台,店主开价则为1500美元。
在法拉盛缅街近地铁站的一家分租店铺,业者竟愿花近7000美元分租售花,当被问到为什么愿意出如此天价分租时,这位业者说,租金高自有它的道理,说明地旺,客流量大。租华埠“墙柜”的摊贩阿珠也说,他直接从批发商那里进货,同样的香水,他可以卖得比大商场低一半以上,每日现金收入不菲,支付租金并不困难。
在分租现象方兴未艾之际,因分租而发生的房东与租客之间的纠纷也时有耳闻。
打过不少房东、房客官司的海明律师说,纽约州鼓励商业活动,“分租”一般是合法的。而“二房东”有两种。一种是将商场租下来,再分租出去,但自己不在里面占任何位置的。另一种是“二房东”出面租下铺面,并在里面做生意,再将一部分位置分租出去。
他提醒分租房客,在投资前要注意:其一,分租房客和“二房东”签租约,但一定要“大房东”书面同意。否则如果商店受到意外损失,比如火灾,水淹等,“大房东”的保险赔偿只给“二房东”,分租房客无权论理;其二,分租房客一定要看“二房东”与“大房东”的原始租约,避免租期有冲突及受“禁止行业竞争”之害。还要看原始租约里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