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年底,朱兆瑞用3000美元完成了一次环球旅行,2003年年底,他成了媒体追逐的对象,他的书也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甚至有人评论他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次坐着飞机喝着咖啡的旅行,既没有开拓也没有挖掘,朱兆瑞的独到之处就是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旅行费用。旅行从脚的行走成了理论的行走,成了一种投资,而这种投资给朱兆瑞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从2003年年底到现在,也就是在《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以下简称《3000》)出版以来的这段时间里,朱兆瑞始终处在亢奋状态中———这位高呼经济旅行学口号的MBA,因为他的书,因为他的那次性价比极高的环球旅行几乎是一夜成名。
除了接受采访,朱兆瑞还在86所高校做了报告。按朱兆瑞的话说:在东部和中部讲演,多是应校方邀请。而西部的大学是他自己打电话联系的。虽然西部的某些地区尚在温饱线上下挣扎,周游世界还是个极度奢侈且遥不可及的梦想。可朱兆瑞还是希望能和他们分享他的经历。他反复强调独自快乐不如众人分享,在2002年的夏天,他经历了一段太不平常的旅行,并充满了激情,和查拉图斯特充满了思想一样,急需听众。
2002年5月到9月,朱兆瑞从英国伦敦出发,用了77天时间(去除在中国停留的时间),途经欧洲、亚洲、澳洲、美洲的28个国家,环游了世界。在意大利吃比萨,去芬兰拜访圣诞老人,下韩国地铁欣赏美女,坐在夏威夷沙滩上眺望大海……朱兆瑞把他的环球旅行安排得像是一次世界主流文化的巡礼,除了对全球五百强和美国大学的偏爱外,他所光顾的景点几乎都是官方推荐、旅游部门认可的大众化景点。当我们把前两年的畅销书《藏地牛皮书》和朱兆瑞的《3000》加以比较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强烈。旅行可以分为很多种,大多数都是热衷于对未知的探索,而朱兆瑞则徘徊在对已知的验证上。他在《3000》中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去阐述他的旅行哲学,提出拒绝冒险苦行,要把旅行当成投资,小资情调十足。
名利双收的投资旅行
这次旅行对于朱兆瑞来说,的确也变成了一项投资。
虽然他一贯认为旅行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不能立竿见影看出效果的。但《3000》经过出版社的精心策划包装,不仅很快得到了读者的认可,登上畅销书排行,还成为了大英图书馆的馆藏书,环球旅行由“长线是金”
摇身变成了“短线黑马”,朱兆瑞由此名利双收。
一次已经结束的旅行成了朱兆瑞如今生活的核心,半年多来他的生活都是围绕着那次环球旅行及由旅行所产生的效应展开的。除了推销“经济旅行”的理念,着手为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人策划出境游路线外,他动笔写了一本如何签证的书,还策划了一个“朱兆瑞,3000美元游世界”的活动,征集明年环游世界的同伴。据说报名踊跃,8个同行名额却已经有千人报名。
标准小资的生活质量
“8分钱买机票,倒赔钱的5星级酒店”,这些不可思议而又极具诱惑力的广告宣传,是《3000》一书最大的卖点,也使人们不由自主地在朱兆瑞和“便宜”之间画上了等号。朱兆瑞本人对此颇为无奈,他申辩说这是对经济旅行学理论的误读,也是对他本人的误会。他解释说自己不是舍不得花钱。只要认为是值得的,就算是不优惠打折,按原价买票他也不在乎。
在埃及的时候,他曾经花50美元在尼罗河的游船上享受大餐,看阿拉伯传统舞蹈表演,到了奥地利,也曾经买票去听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就是证明。他所谓的经济,只经济在如何买到便宜机票,如何拿到酒店最低入住价格上。经济旅游是追求最佳性价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少花钱,多办事”。为了省钱而降低生活质量,他绝对不干。
饮食和穿着都是朱兆瑞看重的生活质量。品尝各地美食是他不能割舍的乐趣之一。
接受采访时,他刚下飞机,衬衫雪白,皮鞋锃亮,标准的白领形象。他说自己由于工作需要非常注意仪表,外出讲演从来都是西装革履。他指点着自己的一身行头,说即使是像袜子这样的细节也不能忽略。他虽然没有逛街精挑细选的兴致,却也从不马虎凑合,从头到脚一身名牌。谈话过程中,他白皙而修长的手不断做出摊开,合拢,挥动,相握等等手势,指甲修剪得相当整齐。当记者提出拍照时,他马上很有技巧地摆了几个pose,既保证正面照,又尽量避免直视镜头。朱兆瑞准备展示给大众的总是一个尽量完美的自我。
谈到生活方式,他豪不犹豫地把自己划入风花雪月的小资队伍。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去某个大饭店的一层坐一坐,一边听钢琴曲一边喝咖啡。旅行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休闲方式的一种,就像看电影听音乐一样,他不会为了旅行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标准。至于暴走的背包行走,他称之为萝卜面包式,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太瘦,受不住旅行的艰苦,所以他多半不会出现在撒哈拉沙漠和热带雨林里,如果实在要去的话,本着舒适旅行的原则,也是和很多人一起前往。
■行者简介
朱兆瑞:1970年12月出生于沈阳一个军医家庭。1992年依靠卖报纸完成了大学学业。1999年赴英国留学,2001年获MBA学位。2002年自费进行了单身环球旅行。2003年回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巡回讲演,并把环球旅行的经历写成《3000美金我周游了世界》一书。2004年开始策划2005年的第二次环球旅行。
朱兆瑞的环球旅行:2002年5月15日从英国伦敦出发,第一站希腊雅典,然后进入意大利,经由瑞士到达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然后从伦敦又飞回香港,从香港到北京。在国内短暂调整后,从上海到汉城,再到澳大利亚悉尼,然后到美国奥克兰,洛杉矶,墨西哥,温哥华,从西雅图飞到纽约,9月11日行程结束。有效率时间77天(回国休整的时间除外),走访国家共计四大洲28国,费用统计:3305.27美元。
■行者对话
寻找最佳性价比的快乐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把自己的旅行称为有计划的旅行,请问在出发之前你都要做什么样的计划和准备?
朱兆瑞(以下简称朱):其实很简单,有时间就在网上搜一些相关的信息。很多准备都是到达以后再去做的,一下飞机我就马上会去机场拿一些当地的旅游宣传小手册,一般的国家都会有。手册上就会有景点、酒店的介绍。还有就是去买报纸来读,尤其是留意其中的广告信息。这些准备活动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坐在大巴车上随便看一下就可以了。通过这些准备就可以找到性价比合理的行程和住处。
记者:经济旅行经常会利用打折票或优惠酒店,国内的火车是不打折的,在国内也可以实现经济旅游吗?
朱:国内也是一样的,虽然不太可能找到8分钱的机票和倒贴钱的酒店。我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火车车票上写七日之内有效,很多人就没有深究过这句话。我在十八岁的时候从沈阳坐火车到四川,就是靠了这句话,到了想停留的城市就停一下,然后再出发,最后第七天卡着点儿到了成都。这应该算是我第一次经济旅行。
记:从《3000》上看,你似乎对性价比比对旅行本身还有兴趣,究竟是哪一样让你觉得快乐,是找到最佳性价比还是好风景?
朱:两样都很快乐,寻找最佳性价比是在学习,看风景是在休闲。我认为人在20岁到50岁之间,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向上,应该进行学习式的旅行。等六七十岁了,退休了再休假也不晚。
记:现在你又在筹划下一次环球旅行,会不会从此把旅游当成事业?
朱:其实我也不排斥,因为策划本身也是MBA能做的工作之一。我可以帮人设计性价比更高的旅游线路。如果可能的话,我还会开一家低价航空公司,当然这个想法可能遥远了一点儿。
■行者语录
我现在这样把自己经历过的东西写下来,或是作讲演,感觉自己很阳光。阳光就是开朗,向上,健康。虽然我书里写到了一些国外交通信息的真实情况,可能会对这些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经营有一些影响,但我认为自己做得很“OPEN”不怕指责。
出国旅游不是富豪的专利,普通人也可以做到。作为“海归”,我觉得有责任鼓励中国人到外面去看一看。不要只做小青蛙,以为自己的地盘就是天下最好的了。国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我是一个讲究情调的人,也会被美景感动。这次环球旅行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哈佛大学里喝咖啡时,有阳光透过窗子照在我身上,窗外的草坪上升起雾气来,当时我忽然觉得非常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