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耳闻目睹一些地方以影响市容市貌,加强管理为由,一律取缔路边市场、民工子弟学校、洗车房等等。但应当看到,它们的存在,往往有合理的市场需求。一律取缔,常常会治标不治本
本报一直关注的北京市东都中兴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按照企业所在的北京市某区一律取缔废品回收市场的规定,已于7月20日全部停业,市场也已准备拆除。然而,最近笔者在市场门外看到,两辆大货车的车主正在和废旧钢材回收商贩讨价还价,废品回收交易还在场外继续着。
有形的市场可以关闭,但无形的供求规律却不可能消除。只不过从过去有组织、有秩序的企业经营行为,变成自发、无序的交易状态。而这正是长期以来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难以做强做大,不能按照“回收、加工、利用”的模式实现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原因所在。可以说,北京市某区为了加强管理而采取的这一举措,其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我们常常耳闻目睹一些地方以影响市容市貌,加强管理为由,一律取缔路边市场、民工子弟学校、洗车房等等。不可否认,部分废品回收站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路边市场污染环境,流动性大,不易统一管理;少数民工子弟学校达不到教育部门规定的办学条件,误人子弟;有些洗车房浪费水资源,随意排放污水。这些的确应该加强管理。但是,加强管理不等于一律取缔。应当看到,在表面的脏乱、无序背后,往往有它存在的合理的市场需求。一律取缔,常常治标不治本,在需求拉动下,交易还会变相进行,只是变得更加隐蔽,更不易于管理。我们身边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空瓶子、旧报纸等每天都在产生;人们需要就近购买菜蛋肉米面油;民工的孩子需要接受教育;越来越多的私家车要方便清洗。如果把满足这些需求的设施都一关了之,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加剧供需矛盾。同时,以上述职业为生计的人们,在一律取缔的高压下会转入“地下”,可能导致相关行业更加无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出台经济社会管理措施时,应当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尊重市场规律,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能力,让有形的管理之手与无形的市场之手并举,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而不是只会打“一律取缔”的牌。近年来,外汇管理等部门打击外汇黑市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有关部门在严厉打击黑市交易的同时,通过放宽留学、因公、因私出国购汇额度,满足人们正当的外汇需求,堵邪路、开正道,收效就很不错。
这些年,政府在市场准入方面的有关管理措施已日益规范,推出了招投标、政府采购、特许经营等很多有效措施。相应地,在市场退出方面,是否也该多下点功夫,开个座谈会、听证会,听听从业者、行业协会、消费者等方方面面的意见,别再滥用“一律取缔”的猛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