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加拿大(2)

偎依在洛矶山脉东侧的卡加利天气寒冷,夏季只有短短两个月不到的光阴,听说冬春季可达零下三十度!我们这两条来自中国南方的“热带鱼”素喜游来游去,到时怎么办呢?朋友教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嗯,OK!

秋季学期甫至,菲每天忙于应付充满挑战的MBA课程,连首个在外国的生日也是简单地渡过。我想不出送什么礼物给她,唯写了副对联《春华秋实》,记下她在广州和卡加利两个读书生涯的里程碑:

四年不释卷,窗外朝朝彩霞。抬头见:红妆满羊城,木棉织出青云径。

十载又提笔,门前寸寸绿荫。放眼望:漫影舞加国,枫叶铺就锦绣路。

蜗居新处,苦中作乐,姑校颦知足常乐的刘翁,以《新陋室铭》自勉,虽“无丝竹之乱耳”,却有“案牍之劳形”……

每一天,“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因为四周太清静;“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为我们有互联网,还有一班虽不能见面却时刻心意相连的好朋友,天涯若比邻。

中秋节思亲,外国月圆?

出国后迎来许多个“第一次”。而“第一次”在异国此地欢度中国人第二大节日——中秋节毕竟有点不是滋味。卡城华人不多,节日气氛淡薄,传统食品更少得可怜。

遗憾卡加利没有火红的枫叶,幸略带萧瑟的秋风将摇曳的树叶吹得一天比一天黄,金秋季节双眼倒也不算寂寞。街上河边,随处跃入眼帘的是满躺在青葱渐逝的草毯上的归根落叶。

佳节到,更令我们想念祖国和双亲。今儿个要天各一方赏月了。难道真是外国的月亮特别圆?我们有些茫然。一份依恋惆怅的深情,无法抒出胸臆,聊以诗词、散文寄意:

调寄《卜算子》

银影照离愁,明月寄团圆。最是醇香中秋夜,梦里把家还。

凉风吹酒醒,天涯不觉远。今宵玉盘且作镜,得见故乡颜。

月色似水,姣洁如银。轻撒在地上的影子衬照出游子的点点离愁。当空一轮明月,寄托着团圆的思念。又到中秋节,绵绵醇香的气息最令人心驰。梦里,好想回一趟家。

忽而,清凉的秋风吹拂,迷朦中醒来——自己却身在异国他乡。其实天涯万里并不远啊!在这八月十五夜,且将又大又圆的玉盘当作镜子,看看故乡和亲人的容颜,于愿足矣!

中秋

四海中秋乐升平,你方赏罢我方迎。

芋香饼甜瓜果熟,灯笼点点笑银铃。

佳节念亲游子情,自是故乡月最明!

团圆夜盼团圆日,邀祝天涯杯酒盈。

中国人的中秋节,四海一片歌舞升平。故乡那边已赏完月了,我们这里才是十四“迎月”之夜。多么遥远的时差!往年此时,丰富的美食琳琅满目,教人垂涎。大街头小巷尾,晃过点点灯笼,偶然一两盏火灭了,孩子们的笑声如银铃般飘来……

佳节一到,游子最是思念亲人。心底里,故乡的满月也总是最明亮无暇。在这人月两圆的中秋夜,盼望着下次团聚的到来。遥隔着天涯,举杯祝句:亲人好友皆安康。

写罢掷笔,柔肠寸断,眼眶中隐约涌出泪花,浑圆的月亮渐渐模糊……

即使再怀念故乡,我们也要面对现实地在加拿大找工作、生活下去。这片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土地正欢迎新移民去耕耘,无论以何种方式。在这英语世界里,热爱中国文学的我,也必将永远保留自己的一片天空:纵情山水,驰骋文字。这是我作为一名中国人的信念。

我致电《加华报》想投稿,编辑女士婉转地答道,《加华园地》篇幅有限,且已有专栏作家定期供稿……语毕安慰我大可将文稿寄去一试。我于是将以上两篇中秋诗词连散文寄去。出乎意料的是,两文竟幸运地获《加华报》厚爱,该栏经特别排版、挤出空间,将拙作分别刊登在1108及1109期《加华园地》中。

我大受鼓舞。想不到在距离中国如此遥远的加拿大卡加利,一颗热爱文学的心得到了认同。若然自己一些旅途、人生的闲文散墨也能带给人以欣赏的价值,夫复何求哉?

于是,我连夜挑灯“爬格子”,将移民加国后的心路历程和自诩诗意的人生汇成此文,冒昧参加“第一届卡城中国学生学者征文比赛”。心存一念:但求中文文学能在他乡续放异彩,纵使倾尽自己的绵力,也壮怀宽慰。

第一次在祖国母亲的生日时离开她的怀抱。仅以此文向热爱的伟大祖国献上一份生日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