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的味道是有口皆碑的,“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它的大螯肉丝理纤细,味同干贝;腿肉丝理细嫩,美如银鱼;蟹腹肉洁白晶莹,胜似白鱼;蟹黄膏腴,无法比喻,食客自知。真是“不看黄山辜负目,不吃螃蟹辜负腹”。螃蟹除学名中华绒螯蟹外,有很多别名:“河蟹”、“横走”、“八只脚”、“大闸蟹”,古人根据它的声音称为“郭索”,根据它的“骨包肉”称为“介士”,还有“横行将军”、“无肠公子”等雅号。
刚到美国时,也去超市买过这里的海蟹,虽然个头比故乡的大闸蟹大多了,但是那滋味也是差多了。
我的故乡在苏州,盛产“蟹中之王”的阳澄湖就在苏州市区的东南方向。阳澄湖的清水大闸蟹驰名中外,素有“中国清水大闸蟹之乡”美称。“蟹”在吴方言地区是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在吴文化中占据重要一席。在长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老人看见一个小孩活泼顽皮得可爱,会欢喜地说“这只蟹钿!”;埋怨做了蠢事的年轻后代,往往又痛又爱地斥之为“这个乌蟹!”;但如果骂一个年轻人“这只小蟹!”,那么定是这个年轻人道德行为有问题,甚至做出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了;说一个人精神委靡不振,“像一只软壳蟹”。
小时候第一次在外婆家吃螃蟹时,外公告诉我,螃蟹里边的“蟹和尚”是不能吃的,吃了要拉肚子的。接着说了白娘娘在镇江金山寺和法海和尚斗法的故事。他说后来杭州雷峰塔倒了,白娘娘逃了出来找法海报仇,法海被白娘娘打得落荒而逃走投无路,奔入虾兵蟹将的队伍里,慌乱中钻进了蟹将的肚子里,就是现在的这个“蟹和尚”。我长大以后,知道了这个呈三角锥状的“蟹和尚”,原来是螃蟹的胃,螃蟹又喜欢吃腐肉,所以这个胃是万万吃不得的。外公还把雄大螃蟹的最末一节螯扳开,剔光肉后,组合成一只蝴蝶,粘贴在墙壁上,每只雄蟹的螯可以组成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外公讲的故事、做的蝴蝶,给我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农村,特别在江湖渔民中还像气象谚语一样,流传着一些螃蟹的生态谚语:“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九雌十雄”。其意思是,螃蟹作为生殖洄游动物,到了深秋西北风劲吹的时候,它的生殖腺渐趋成熟,就会从江河湖荡开始起步,向长江口进发,准备来年春天在那里交配繁殖后代,所以到了“立冬”就要走光了。由于雌雄螃蟹的性腺成熟有先后,好象人类女性比男性早发育一样,雌蟹也先发育成熟,所以农历九月开始吃雌蟹、十月开始吃雄蟹,是最适宜的时节。大家都说“蟹黄”好吃,但是不少人不知道“蟹黄”为何物,其实“蟹黄”是雌蟹的卵巢卵子,是雄蟹的精囊精子。“蟹”甚至进入谚语成语,如“飞机上钓蟹――悬空八只脚”、“虾兵蟹将”、“一蟹不如一蟹”。
宋朝的翰林学士陶谷奉命出使吴越,也就是今天的浙北、江南一带,当时的吴越王知道这位大臣喜欢吃螃蟹,就专门办了一席蟹宴,把各个品种的蟹都端上,从硕大的梭子蟹到小蟛蜞。结果没有得到这位钦差大臣的赞许,反而受到了“一蟹不如一蟹”的讥讽。螃蟹到底还是大的好吃。
现在家乡的市场上每每标榜出卖“大闸蟹”,但从来不看见有人叫卖“闸蟹”、“小闸蟹”的,大小姑且不论,说说这个“闸”字。在吴方言地区,“闸”这个音,是用水煮的意思,例如煮毛豆、煮鸡蛋,就称为“闸毛豆、闸鸡蛋”。还有一句方言“闸蟹等勿得红”,是比喻一个人性急的。因为煮蟹是很快可以煮熟就食的,他却这点时间也等勿得了。总之,“闸蟹”就是煮蟹的意思,不是因为很多螃蟹是在长江边水闸附近被抓到而叫出“闸蟹”这个名称的。因此,现在市场上出卖的螃蟹严格说不能称为“大闸蟹”,只有煮熟的螃蟹才能叫“大闸蟹”或“闸蟹”。但是随着螃蟹地位的提高,它的食客群的逐年膨胀,它的名声的不断提高,“大闸蟹”这个名称,以讹传讹,可能就要传下去,在螃蟹的新食客族群中传开来。在众多“大闸蟹”中,“阳澄湖大闸蟹”这个名字,大名鼎鼎,独树一帜,响彻云霄,其实国内其它地方出产的螃蟹如太湖蟹,洪泽湖蟹,固城湖蟹它们的味道是一样的鲜美,关键是螃蟹的大小和吃螃蟹的季节。
每年金秋的10月,11月都是吃“阳澄湖大闸蟹”的好季节,我已经有好几年的光景没有吃到家乡的大闸蟹了,真是想它啊!
摘自[侨报] 江天(美国马萨诸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