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困惑:明年港校应怎么报?

到香港读大学,在几年前大部分考生及家长是不会考虑的。是啊,我们有那么多的百年名校,那么广泛的专业设置,无数的名师大家,那么深厚的文化积淀,等等。而香港弹丸之地,能有多少文化的容量呢?

但是,好像一夜之间,香港的高校霍然出现在面前,在我们的高考思路中占据了不能忽视的一角。好像在05年的时候,报考香港的大学,在北方城市还只是少数人的考虑,并且大多数是为了给报考清华,北大万一失手留的后路。去年把香港城市大学当作第三志愿的还能录取,620分左右就能拿到香港大学的半额奖学金。只有香港大学的录取线(均指北京地区)与清北接近,其它几所大学均低于很多一流高校。并且,去年港校在北京地区给予的奖学金人数也比例较高,这些确实给很多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像我一个同事的女儿高考615分,3分错过北大,后以每年6万奖学金被港校录取。05年北京高考状元孔雀东南飞,加上港校的高调造势,都大大提高了其06年的录取门槛。

06高考之前,为了让孩子减轻压力,很多报考国内一流大学的考生家长(尤其是报清北的)都给孩子在港校报了名,少则两家,多的甚至把八家港校都报上了!我给孩子报了四家: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参加统招,报的第三志愿。本来是按着去年的思路,给万一北大失手留个后路,可最后发现,北大是给港校留后路的。香港理工大学录取了,第二志愿专业,奖学金分毫没有。我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照此下去,明年会是什么形势呢?仍旧趋之若骛?还是热极降温?以下是我听到的几种观点:

1.报考人数会有减少:

a.今年交了2000港币连个面试机会都没给的大有人在,犯不上给香港人交赞助。

b.即使被录取,没有奖学金也不值。50万的投入,计算投入与产出比的话不合算。

c.以前内地去的学生少,就业等相对不错,但是以现在的势头大量的考生涌入,港校毕业后的出路会像想象的那么好吗?

d.能拿到奖学金的人实际很少,香港人在忽悠。为什么香港学生在内地读大学享受和内地学生一样的学费,而内地学生在港读书却要交高于本地生的费用?

2.报考人数会持续上升:

a.大量高分考生甚至各地状元的南飞起到了示范作用。

b.港校会宣传,很多家长把孩子能上港校当作一种荣耀。

c.港校教育理念与国际接轨,孩子能接受最现代的教育。

d.香港是经济前沿,孩子可以开阔视野,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时间过得很快,07年五月之前,港校的报名就该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