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思考的留学风险管理5

俞:这里面就有了一个冷静判断的问题。因为人比较有从众心理,人家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所以我个人的感觉是,这里面涉及一个人的眼光,非常重要。还有一种成本计算尤其是有家庭以后,家庭成本的计算,除非你有这样的能力在你留学的时候,把你的老婆孩子同时都能够带过去。

徐:但是还有老公呢?

俞:如果老婆出去也要能够把老公带过去。

徐:配偶子女都能够带过去。

俞:你必须先计算好了,否则的话,有一半以上的情况是某一个人出去以后,跟这边的家庭关系会出现破裂的情况。

徐:我跟俞老师曾经谈过,留学的情感问题,留学的婚姻危机,那么留学的风险管理里面包含一个重大的风险因素,就是家庭风险、爱情和婚姻风险。

俞:这个风险其实非常大,因为根据统计比例来看,有一半留学家庭因为留学的问题,最后破裂掉了。

徐:可以说到今天为止,我碰到的学生基本上都不把这个作为风险,因为未来在召唤你。

俞:如果说纯粹是恋爱,作为一种经历,没有结果是可以的。比如说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谈恋爱,100对有90对最后是分手的,结婚的就三五对,还有一半最后又离婚了。所以说在这个前提下,恋爱本身是一个过程,一种体验过程,对感情的体验过程,有结果更好,没有结果也不会带来太多的后遗症。但是婚姻就不一样,结婚以后一般会有孩子,会有家庭,如果最后因为留学,家庭破碎了,而且你又觉得不合算,你在国外拿到的文凭就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为代价的,或者是牺牲孩子的幸福为代价的。这个对一般人来说,最后即使你国外留学成功了,都有可能产生一辈子沉重的心理负担。

徐:现在许多学生,特别是恋爱中的学生来找我的话,我都问这个对象是不是你真想跟她结婚,以这个为依据。留学的风险管理在这一块其实很好做,要么带着你的girlfriendorboyfriend一起走,要么就是除非你有把握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带她走,否则不要分开太长时间。这是我对我的学生的一个极大的忠告。

俞:对,是这样的。由于现代社会跟古代社会不一样,就是相守终生这样的誓言,其实已经变成一种比较陈旧的话语方式了。

徐:风险管理现在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做你热爱的事情;第二个是热爱你做的事情;第三是测算机会成本,从职业上推算三五年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第四是生活成本、生活的风险。其他还有没有小的方面?我觉得基本上就这些东西了。我在这里忍不住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女孩子,只有二十八九岁,要出国,疯狂地要出国,我总觉得有问题,最后我告诉她,出国回来的话她的收入绝对不会比现在高。那个时候她已经三十二三岁,还是单身,我就帮她作了一个风险计算,结果发现在职业上,留学不如不留学。那么她到底要追求什么呢?最后我发现她有一种盲动心理,而且盲动心理的根源是她其实在追求个人的发展。

俞:其实这就是你提出的一个概念,叫做“留学集体无意识”。

徐:但是就这个女孩子来说,我发现有一个什么问题呢?驱动她要留学的,虚荣倒是其次的,主要是内心深处对于女性个人发展的追求。留学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就是追求个人的发展。我跟她分析到最后,发现她不仅个人的发展没有发展起来,她连动物的发展也没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成熟以后基本的东西都没有充分展示。这个比较复杂,还真是一言难尽。

俞:很多人其实没法对自己作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因为想留学的人群一般都是相对来说比较冲动的人群,就是20岁到3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比较多。

徐:寻求个人的发展,我是特指一些高层次的东西,精神的、理念的、思想的东西,但是这个女孩子和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相比,在许多地方还不如人家。比如说晚上9点钟,妈妈就要求她必须准时回家,不回家就要挨打,她那种最基本的东西都发展不了,这个例子涉及到吸引异性的能力、处理两性关系的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能力全在她父母的控制中被扼杀了。

俞:这个例子实际上是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问题。如果是把你刚才那个例子引申出去的话,会有这样一个严重后果,像这样的女孩子,她会不顾一切代价出国,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是为了摆脱生活的束缚。那这个时候不存在成本和风险计算问题,因为在国内她在这样的环境中间,最后的结果是毁灭,而到国外还有一线生存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不需要计算成本,就好像在民族存亡的时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这样一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