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学投资定个可行性计划2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专业一份投资计划的可行性研究,往往有几个投资项目备选,要从中选择最优的。对于留学的人而言,哪个国家、哪个专业最适合自己,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6年前,留学者往往就说想去哪个国家,咨询的问题是能不能移民、打工,现在不同,大家开始关心学校排名、就业率,很务实。”郭宁认为留学正在往比较健康的轨道发展,选择国家、学校、专业都要因人而异,应该在经济承受范围之内。如果家里只有50万元,最好考虑相对便宜的国家,当然,这时必须了解各个国家的费用,学制,学费是否减免,奖学金情况,是否允许打工等等。

“更多的要考虑读哪个专业”,郭宁表示,切忌不要“一窝蜂”挤热门,因为热门往往风险最大,国内学生留学时90选择商科、计算机和管理,这并不是好现象,毕业后大家都去竞争相同的职位,怎么会有高回报呢?合理的选择是从自身的优势特长以及爱好出发,倾向于比较前沿的、国内稀缺的专业,如环境工程、园艺设计、生物医药、物流等都是不错的专业。“另一出国留学咨询员亦说,其实,专业的冷热有个循环,大家要有先见之明,如以前石油是比较冷门的专业,但目前就业情况就非常不错。

卞秉彬则建议,专业竞争力非常重要。你可以根据确定的专业去选择国家或学校,这样比较科学。

第四步:适当延长投资回报期当投资进入回收期,当然期限越短越好。但让不少“海归”们沮丧的是,他们的身价已经大不如前。据卞先生介绍,洋学历代表高薪酬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归国的本科生月薪大概在3500左右,硕士生在5000左右,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在12000左右,与国内毕业的学生相差并不太大。如此计算,几十万的投入,换来几千的月薪,是否意味着留学投资已经越来越不划算了呢?

“其实,这说明市场趋于理性和成熟。”郭宁别有一番见解,“许多‘海归’,特别是从来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刚开始薪水不高,好像做了赔本买卖。

但教育投资有一定的特殊性,个人竞争力和价值增长的体现,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来。“

她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本科留校的华工学生,到法国读了两年硕士,回国后第一年年薪不到10万元,甚至还不如一些同时毕业留在国内工作的同学,不到两年年薪就突破了20万元。

郭宁表示,“海归”收入的跳跃式增长其实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他(她)们的国际化背景与语言优势是一种稀缺资源,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日渐接轨,双栖人才的竞争优势愈发明显。如果用更长的投资回报期来观察,只要有真才实学,留学投资的回报成果依然是相当可观的。

但卞秉彬的看法有所不同,他认为现在经济环境变化迅速,要预计5年甚至10年后的薪酬是不现实的,“但无论如何,准备留学的朋友不妨仔细地计算一下自己的投入与收益,做出理性的衡量,这是人生的重大选择,付出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时间,因此,计算清楚是完全有必要的。”

最后,记者在采访时也发现,大部分家庭和留学指导专家认为,留学投资不能单纯用金钱来衡量。在一些人的心目中,留学过程本身就是价值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回报,相对于在国内读书的同龄人,留学生们会用更国际化的视角来看待问题,陌生艰苦的环境可以让他们更快的成熟起来,海外优秀文化对自身的潜移默化将受用一生。

相关链接:专业留学回报测评热兴起

随着留学认识的理性回归,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留学投资回报,但由于专业和信息所限,自己独立分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专业机构的留学回报率测评业务也应运而生。

据了解,留学回报率测评就是对留学的投入与回报的评估。简单地说,就是通过一定的系统或模板,对出国留学费用、归国后预期薪水等量化指标进行处理和分析,同时结合当事人的性格特点、专业及未来被市场接受程度、工作经验、移民意向、家人接受程度、语言能力等情况,对是否出国进行判断。

“目前,来我们公司做留学回报率测评的人数每月大约在300左右,呈平稳增长趋势。”

卞秉彬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在职人士做得比较多,因为他们的目标更明确,他们的投入是要有确定回报的。其中,做完测评后有51的人放弃了出国,但有17的人虽然测评显示不适合仍坚持出国。”

但是,业内人士也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测评太过片面。郭宁认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如果测评是用一个确定的系统的话,可操作性不强。

因为回报是受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