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是如何吸引人才的?德国

德国:培育环境“赢取大脑”

高级人才哪里都缺,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德国目前失业人口有400万,可是却有大量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岗位有待填补。

德国政府和经济界普遍认为,高素质的人才是保持德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势头的最根本动力。为了吸引“最好的大脑”,德国最近几年想了不少办法,一方面吸引外国的高级人才来德国,另一方面想办法留住本国的人才。

高素质移民受欢迎

德国的移民法对外国人移民德国的控制是很严的。可是,德国于2000年开始推动“绿卡”项目,以吸引外国尤其是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的高级信息技术人才。为此,德国颁布了吸引外国高级电脑人才的特别法规,为他们来德国大开绿灯。

根据这个法规,外国电脑专家如果在德国找到了接收单位,就可以获得5年的工作许可。他们的年薪最起码是3万多欧元。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法规允许他们的配偶以及年龄小的子女一同来德国生活。经过一段时间,配偶还可以获得工作许可。这些条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信息技术人才尤其有吸引力。“绿卡”项目至今为德国获得了1.5万名信息技术行业的外国高级人才。

政府有关部门和信息技术行业联合起来,简化外国信息技术人才来德国定居的手续。在德国,办理移民等手续通常十分烦琐,但对“绿卡”申请者则“特事特办”,通常一个星期就能办好手续。

最近由于信息技术行业的不景气,招聘来的外国电脑人才数量大幅回落。但作为一个比较成功的吸引外国高级人才的范例,德国政府正计划把“绿卡”项目推广到所有需要高级人才的领域。就是说,如果某个需要高级人才的位置没有德国人应聘,那么该位置就开放给外国人。

在德国学成的外国学生作为高级人才的一部分,也是德国用人单位争取的对象。为了吸引这些毕业生,德国对有关外国人法规进行了调整。根据新规定,外国毕业生如果被德国企业或其他单位聘用,就可以获得德国居留许可;对于一些毕业后不能马上在德国找到工作的外国学生,则有一年的居留时间用于寻找工作。

政府努力牵线搭桥

为了让人才与用人单位接触更方便,德国人才管理部门建立了信息丰富的人才信息系统,尤其是高级人才信息系统。

德国劳工局在其网站上建立了一个“高级人才就业信息服务系统”。这里储存着大量各领域的用人单位求才信息和高级人才求职信息,双方可以在这里直接建立联系进行双向选择。为了支持“绿卡”项目,劳工局则专门在网站上建立了德国信息技术企业与外国信息技术人才的交流平台,许多来德国工作的外国电脑人才都是通过这个途径找到工作岗位的。

劳工局还有专门机构随时跟踪德国高级人才市场,制作年度报告,对每一个需要高级人才的行业进行就业发展趋势分析,为高级人才就业提供权威的指导信息。

高校毕业生作为高级人才的一部分,是人才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劳工局有专门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机构。这个局在每个州都有分支机构。该机构跟需要高级人才的企业和高校都有广泛联系。

它们组织人才招聘会,组织学生参观用人单位,组织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进行座谈,而且对毕业生进行求职前的应聘培训和咨询。

在国外工作的德国高级人才也是德国政府和经济界争取的对象。德国在2003年成立了一个名为“德国学者组织”的机构,它致力于吸引海外的德国籍高级人才回国。由于大部分出国发展的人才都是到美国,所以该机构建立了在美国的德国人才网络,并在自己的网站上建立了一个“旅美德籍人才社区”,这里还汇集大量德国知名企业或研究机构的求才信息,便于有意回国发展的德国人才与本国企业联系。

德国学术界晋升制度过于严格曾经让不少感觉无用武之地的年轻人远走他乡。为改变这一状况,联邦教育部几年前开始在高校进行了晋升制度改革,实施“年轻教授计划”。根据原来的规定,教授的最低年龄不得低于40岁。而新的规定则是,年轻的研究人员在取得博士学位5年之后,如果能证明其具有独立研究和教学的能力,可以不必写耗时长久的教授资格论文,就可以申请教授资格。从2001年开始实行“年轻教授计划”以来,德国一共产生了800多名年轻教授,包括不少外国人。

大量的研究所、基金会以及奖学金项目等,一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高级人才在德国从事研究工作。其中有国家科学基金会、德国科学研究会、洪堡研究奖学金等。洪堡研究奖学金每年资助500名外国年轻的高级研究人员到德国从事较长期的研究工作,也鼓励他们的研究项目直接与德国的企业发生联系。德国的研究机构认为,德国现在大力资助外国人才到德国研究,除了直接带来研究成果外,还有一个长远的目的,那就是培养对德国有感情的外国高级人才,他们今后会为德国带来长远利益。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