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二月间(三)

五、穿衣和气候

美国人穿衣服很随便。这个随便不是邋遢或者乱穿的意思。事实上美国人奇装异服的人并不多,大家穿得都很自然整洁。一般是休闲装。牛仔裤或短裤,长短袖T-shirt。女孩子好些喜欢穿件小短上衣,露出一截小蛮腰,也挺漂亮的(当然都是那些身材好的美国mm)。总的说来还没有北京人穿得花哨。所以都说留学生回国是说话洋气,穿着土气,在穿着方面还是中国人讲究。另一方面,中国人讲究的是式样,是否fashion,但是美国的衣服质量要好得多,至少绝不会缩水掉色,料子也比较挺括。当然美国的衣服一乘8就太贵了,不如回国买较好的衣服。

这里洗衣服都用自动的投币washer和dryer,很便宜,洗上两周的衣服也只要2$。没有人再用手洗衣服。刚来的时候我还不是很习惯,喜欢用手洗小件衣服(因为总觉得自己洗比较干净放心),老生们告诉我你将来肯定不会这样,因为在美国,你将来每个小时的工作至少也能挣20$,把时间花在洗衣服上不值得。
在穿衣上很有意思的一点是美国的童装完全是成人服装的缩小版,商店里的童装架上挂着许许多多小小的牛仔裤,小小的夹克,小小的休闲装,式样上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表明这是童装,所以小孩子们看起来都很有趣,一个个打扮得象小大人一样。我想这能从某方面体现美国人从小把孩子当成一个independent的小个体的这样一种culture。美国小孩看着都比同年龄的中国孩子更加有主意,更加老练。有一次房东家来了一位漂亮的年轻少妇,房东介绍说她刚刚有了一个小baby,我问aboyoragirl?她说a boy,然后很骄傲的补充alittleman。这次对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对中国人来讲,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婴儿就是一个很娇嫩很好玩的小娃娃而已。而美国人则把他当作一个将来的man看待。

加州的气候很温和,一年到头差不多都是10-20度左右。夏天中午能穿短衣裤,早晚还是长衣裤较好。冬天也只是上面加一件外套。所以花草四季常青,十分舒适。但是问题是在这种气候下十分容易发胖。如果不进行充足的体育锻炼,那么一年到头都不会有出汗的机会,不胖就奇怪了。

六、shopping

美国的shopping模式很单一,就是每个周末的时候,开车去超市采购一周需要的物品,然后到了节假日,商店一般都会有sale,这时再去逛逛商店,买些好东西。可以说在清华生活能充分体会到买自行车的重要性,在美国能充分体会到买汽车的重要性,但其实在这里一般的生活也还不需要汽车,因为也象一个小城市一样,天天坐bus上学放学,活动范围不是学校就是家,而最体现汽车的必要性的就是要shopping的时候。大超市和shoppingcenter都在城市的郊区,而且一次采购一个礼拜的食品用品也只有用汽车才能带回来。上个周末akai过来的时候,我们两个人周六坐bus去城北买菜,周日坐bus去城南逛街,真叫惨。尤其是买了菜回来,两个人象负重越野一样扛着大包小包到处找车站。呵呵,有照片留念的。

美国的电器相对都很便宜。我买了一个aiwa的最新型号的20″彩电,250$。买计算机一般很好的也只要1000出头就能买下。前两天Dell在网上促销,PentiumIII800,128M,10G,19″Monitor也只要1200$。但是我还是没有买,因为还没有搬家,什么都懒得置办。而且电脑这个东西,不是非常需要就可以再等等,会有更好的。

这里买东西的税都非常高,大概10的税。刚来时很不习惯,买什么东西明明看好了价钱,付帐的时候总又多出一部份来,感觉好象是上当了一样。个人所得税也非常高。年薪10万的话光缴税就能交掉好几万。奖学金拿的是fellowship还算好,如果拿RA或TA还得缴税,实在是很搞笑。但是没办法,挣得是人家钱,给人家交税似乎也是应该的。

七、买车

一般来讲,到这里一年以上的人都买了车(快的半年就买了),绝大多数都是二手车。价钱在3000$-5000$(比较体面好用的车)。没有车在美国实在很不方便。养车会花一大笔钱,每年要交几百块钱保险费,隔一段时间要去检修,经常要加油,要给车找parking,到处都要花钱。但是毕竟还是值得的。钱不是靠省的,而是要靠赚的,没有车的生活实在是太困难了,不值得省下那些钱。但是买二手车如果买得不好,也会导致破产的危险(对于俺们学生而言)。听说过一个最惨的人,买车化了4000$,修车花了4000$,最后1000$把它卖掉了……呵呵,特例而已。一般还不至于。买了车了就可以过上很潇洒的生活,可以方便快捷而且安全的到处来去,假期还可以几个人一起长途开车到SanDiego和LA去玩,象什么好莱坞,拉斯维加斯大赌城,迪斯尼等等。

八、UC,Berkeley

我想8字班以上的同学应该都能知道Berkeley这个学校。它在EE的排名在前五之内,Stanford,MIT,Caltech估计能比berkeley强,但是也在伯仲之间,而且berkeley的强项IC和CAD应该差不多能算最好的。

berkeley是好学校中唯一的公立学校,也就是说最穷的学校。因为私立学校有大量的校友捐款,而公立学校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这就比较有限了。berkeley的校园和standford一比就穷酸很多。首先是面积小,没有清华大吧(但是清华其实只有北边一块是学生的活动区,南边全是宿舍区,这一点上berkeley比较好,整个校园都是教学区)。面积小就显得不够气派。然后最没面子的是校园里虽然到处都铺着大草坪,但是如果从大钟塔顶上往下一看就能看见主要的大草坪上两三块枯黄色的大补丁(学生活动得多了,就踩黄了,校方也没有那么多钱总是维护)。akai上周来我们系机房查机子来着,查出来居然是pentium200,可怜的berkeley遭到了嘲笑。

当然穷是穷,如果不和stanford之流比的话,整个校园还是很漂亮的,总的来讲比清华漂亮。到处都是草坪,还有参天大树,和一座座西式的建筑。校园中间是一座1914年建的大钟塔,坐电梯到顶上能看见berkeley全景。akai来的时候在校园里拍了好多照片,如果洗出来照得好的话,可以贴出来给大家看。

这里也有不少人拿了master就出去挣钱的。因为诱惑实在太大了。美国这两年经济一直很好,工作机会多,工资高。master出去起薪7.5万,phd10万。另外还加上公司股票(几万几万的原始股呀),如果干好了就一下子发了。这可比在学校里呆着苦苦读书要美多了。不过也都是各人有各人的选择了,也有不少人拿了master,出去工作几年后再回来念phd的,那样就比较辛苦了,年纪大了,也不是很适应读书的生活了。所以作为我个人来讲,还是比较倾向于一步到位把phd拿下来算了。不过另一方面,先工作一段时间有一个好处就是了解了市场,有了经验,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方向了。这样再去读phd就有目标和选择了。
美国人非常尊重他人的选择。我刚来的时候就很坦白的和我的临时导师谈,我需要一年的时间来决定自己究竟对什么方向最感兴趣,一年之后我也许会转到别的方向去(事实上我是有这个选择的自由的,我拿的是fellowship,对临时导师并没有义务。),显然他是很吃惊和失望的,发了一点牢骚说你当时申请的是我们的方向,所以我们才会要你。但是他很诚恳地告诉我说,我们一向很高兴看到学生能够做自己愿意作的事情,所以我尊重你的选择,如果你真的要转,我不会生气的。说这话的时候,他是微笑的看着我的,现在想起来都很感动。所以说换方向这件事情在美国是可行的,但是当然也不能做得过份。如果说拿了导师一年的钱,又干不了什么事情,还要走人,就不太好了。我希望在这一年里我能够好好做一些research,一方面自己得到了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他做一些事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