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岁的缅甸裔女生素心,三年前开始学习华文,从一个汉字都不认识到在台上讲故事,甚至先后两次在全国小学华语讲故事比赛中获得前三名。
就读于美华小学三年级的素心,三年前跟随父母从缅甸来到本地居住,在小学一年级时从零开始学习华文。素心的父母几乎不懂华文,所以不能给她塑造一个学习华语的环境。素心的华文老师曾老师受访说,对于没有华文基础的素心来说,刚开始学习时感到很困难,但因为她很好学,对学习华文不但有兴趣而且非常认真,所以学得特别快。
曾老师认为素心很有潜力,便推荐她参加去年的全国小学华语讲故事比赛。老师透露,素心刚拿到故事讲稿时,看到满满一张纸都是汉字,吓得回家哭了起来。但经过老师由发音咬字和语调,到讲故事的表情,耐心地教导后,素心没有让老师失望,获得了亚军。
今年,素心再次参加了全国小学华语讲故事比赛,成绩也不差,获得了季军。老师说,素心的华文能够学得好,全靠她自己所下的一番苦功。
全国小学华语讲故事比赛由新加坡福建会馆联同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主办,今年迈入第六个年头。
举办比赛的目的除了要提高参赛学生的华文水平和说话技巧外,也希望让台下听故事的人能够对华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有深一层的了解。
今年的比赛反应热烈,共吸引全国51所小学的96名学生参加,其中15名学生在初赛脱颖而出,参加了昨天在道南学校举行的总决赛。
道南学校校长陈京文博士受访时说,大人小孩都爱听故事,所以通过讲故事来教导学生关于华族文化传统是很有趣的方式。他也希望学生在听故事的当儿能对华文产生更大的兴趣。
新加坡福建会馆副会长蔡成宗受访时透露,会馆希望把比赛提高到另一个层次,现在正与中学华文教师会商讨如何通过不同管道吸引更多学校参加比赛。
新闻、通讯及艺术部政务次长陈振泉昨天受邀担任这次比赛的嘉宾。他在致词时肯定了福建会馆和中学华文教师会对本地教育的贡献。他也说,要学生把华文学好,家长也必须尽一份力,在日常生活中以华语与孩子沟通,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使用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