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教育部将探讨调整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总分的比重,让天分不同的学生有更多空间和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加强个别的优势,不至于因为母语成绩较弱而受影响。新加坡的教育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黄永宏医生日前接受本报和《海峡时报》的访问时,谈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愿景时,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新加坡的教育部部长黄永宏说,中学生报读初院是靠个人最佳的6科成绩(L1R5),母语不是必须的,而初院升上大学情况也一样。相比之下,母语作为小六会考四个科目之一,所占比重明显较大。在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教育体系这个大原则下,新加坡的教育部部长黄永宏认为有必要重新思考小六会考目前的计分比例是否还合理。
新加坡的教育部部长黄永宏指出,新加坡的双语政策源自60年代建国初期,当年各族群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或方言沟通,政府后来以英语为统一的工作语言,那是正确的决定,因为英语成为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用语。为了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同时照顾不同族群的感受,英语和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中曾占双倍的比重。到了1985年,新加坡的教育部废除了语言成绩占双倍比重的规定,母语和英文、数学、科学一样,是升中学的四个记分科目之一。对母语教育的展望,黄永宏希望能制定出一个可满足不同需求的“中庸”政策。他说,有一组家长希望孩子能修读高级华文,甚至到中国念大学,新加坡的教育部会全力支持他们;另一组家长觉得孩子在语言方面没有天分,所以不希望孩子花太多时间学习两种语言;还有一组家长可能认为,孩子虽然有能力学好双语,但在体育、戏剧或音乐有发展的潜质,他们希望能腾出时间让孩子往自己的强处发展,这些要求我们希望都能满足。
为了探讨不同的母语水平测试方式,新加坡的教育部最近展开的新一轮母语教育检讨工作,包括参考国际上不同的华文测试框架,例如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国际中学会考等。
新加坡意腾留学网www.eistu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