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毕业自名校也一样可以当科学家,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今年第一次颁发学士学位奖学金给理工学院毕业生。
21岁的廖伊宁凭着在义安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和对科学的热爱,获选为第一个得到新科研学士学位奖学金的理工学院毕业生。
昨天她在启汇城(Fusionopolis)小型剧院里举行的新科研奖学金颁发仪式上,从教育部长王瑞杰的手中接过奖学金证书。
廖伊宁打算到英国伦敦大学修读脑神经学,她在受访时说:“去年我有两个朋友脑部受伤,他们复原得很快,这让我感到很神奇。我觉得大脑很脆弱但也很有力量。”
她希望她的研究能帮助中风病人更快复原,不用长时间做复健。
新科研颁发科研奖学金已进入第10个年头,加上昨天的120名奖学金得主,共有1092名国人在政府的资助下在本地或国外大学修读学士学位、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研修,人数超过了较早前定下的1000人。
目前有四分之一的奖学金得主学成归国,在政府机构、医院和大学继续从事各项研究。
21岁的廖伊宁凭着在义安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和对科学的热爱,获选为第一个得到新科研学士学位奖学金的理工学院毕业生。(邝启聪摄)
新科研研究生项目办公室执行署长林健伟教授在记者会上提到,我国的科研博士不足,随着我国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我国需要更多科研博士。
当记者询问有多少奖学金得主毁约时,林健伟教授拒绝透露具体数字,他以“五根手指数不完”来形容人数非常少。
他还提到,有些毁约者很年轻,他们18岁就做出影响人生的重大决定,日后难免会改变想法;有些则是因为要嫁到国外而无法留在我国服务社会。他强调,毁约人数比预期中还要少。
新科研的数据显示,49%的奖学金得主取得学士学位奖学金,他们大多是在初级学院毕业后获得奖学金。
去年9月政府宣布2011至2015年之间,拨出161亿元支持研究、创新与创业活动,把我国打造成科技枢纽。这笔拨款比过去五年多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