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法学院双杰拼出佳绩

八年前,莱佛士初级学院一年级学生萧梓洋因为四个科目不及格,必须留级一年。如今,他却以最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在上周举行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上担任毕业演说者。

  国大法学院今年有超过220名法律学士学位课程学生毕业,其中两人参加了国大和纽约大学的双学位计划,修读国大法律学士学位课程,同时也修读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课程。萧梓洋就是其中一人。

  萧梓洋(26岁)和排名第二的顾至轩(25岁)都获得第一等荣誉学位,同时选择到高庭担任法律秘书(Justices’ Law Clerk),并在昨天到最高法院开启毕业后的新篇章。

  萧梓洋当年以小六会考280的总积分进入莱佛士书院,不过,父母在他中四的时候办离婚手续,加上当时心智不成熟,下课只忙于打球,不勤于念书,成绩受到影响,在初院一年级成为全级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得留级一年。

萧梓洋要母亲 重新以他为荣

  直到初院毕业加入国民服役时,他突然领悟到家庭的重要,母亲即使在他成绩最差的时候都没有放弃过他,因此决定:“我要母亲重新以为我荣。”

  他在大一立下目标,要每年登上状元榜,因此在大学的几年里,他不是全级排名第一,就是榜上有名。

  能进入国大法学院,萧梓洋说,是非常侥幸。他在A水准只考得2个A、1个B和1个C,在法律系第一轮遴选中落选,直到第一轮获选的学生中有人放弃了学额,他才在第二轮遴选中被录取。

  这事令他感触良深:“人们说,新加坡不允许第二次机会,但我不信,因为新加坡给了我第二次机会。不过,这第二次机会要把握,不然只能怪自己。”

  父母离异后,原本是家庭主妇的母亲得重回职场,早出晚归帮学生补习华文,负起养育三个还在念书的儿子的重担。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萧梓洋在国大的前三年里,半工半读,帮教授作研究、当补习教师,甚至是当家具搬运工人。

  这个过程辛苦,母亲是他的重要支柱。他说,看到母亲这么能吃苦,一个人带大三个孩子,他觉得自己这样不算什么。令他最感动的是,服兵役时,周末回家,母亲一定准备他最喜欢的食物,还有在大学半工半读时,无论多迟回家,母亲都会从窗户张望,等待他归来。

顾至轩以勤能补拙 推动拼搏精神

 
顾至轩(左)和萧梓洋都是国大法学院杰出毕业生,获得第一等荣誉学位,昨天开始在最高法院上班,担任法律秘书。(陈渊庄摄) 

  顾至轩(25岁)是华侨中学、莱佛士初级学院毕业生,成绩一直都不错,但他说,他不曾获得全校前三甲,“我向来不认为我的智力是最高的,但以勤能补拙来推动自己。”大学一年级,他获得全级第二,在最后一年奋勇直追,获得全级第一。他笑说,他是“苦拼”,特选学校毕业,加上祖父母和父母亲从小灌输他要自律、努力、“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上了大学,他坚持拼搏的精神,就会有成就。

  萧梓洋计划在高庭工作18个月后到私人律师楼工作,目标是成为新加坡前五名的顶尖律师。顾至轩则还未决定在这之后到哪里发展。他们都希望将来在兼顾事业的当儿,也能为有需要的社群提供义务的法律服务。

双杰谈华语

  无独有偶,两名国大法学院的杰出毕业生萧梓洋和顾至轩的母亲都是华文教师,他们从小在讲华语的家庭长大。他们受访时都强调双语在他们专业领域的重要,并计划继续进修华文。

  顾至轩因为一次面试,几年没在学校接触华文、自称华文程度退步的他,受到了启发,决定重新进修华文。他曾到一家律师楼面试,主持面试的高级律师知道他是华侨中学毕业生,就跟他以华语交谈,并告诉他,律师楼有跟中国客户接洽,鼓励他多接触华文,不要放弃。

  除了实际工作上的好处,他认为,将来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义务法律服务时,他会接触到只讲华语的人,自己能讲华语是优势。

  萧梓洋求学时曾到律师楼实习,协助翻译同中国的合约。他说:“中国和非讲华语的国家交易频繁。对我来说,双语不是特征,而是基本需要,无论是律师、银行家,什么行业都需要的一种语言。”他在大学时还特地修读了国大法律系以华语教授的“中国法律传统和法律华文”单元课程。

母亲在家里 坚持跟孩子讲华语

  尽管孩子初院毕业后不在学校上华文课,但两名母亲在家里仍坚持跟孩子讲华语,并鼓励他们看华文报。曾在中学任教多年、萧梓洋的母亲李女士说:“我知道他们以后要掌握英文是容易的,但华文打不好基础,最后会‘还给’老师。”

  在莱佛士书院(高中部)任教多年、顾至轩的母亲王慧君说,父母要参与孩子的华文学习过程。她在顾至轩小时候就给他讲《三国演义》的故事、玩《三国演义》的电脑游戏等。她认为,儿子从小学华文,有很好的基础,即使八年在学校没有上华文课,要重新开始掌握也不怕。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