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想移居新加坡的父母都有个共同的疑问。不知道新加坡这个小国家是如何的教育下一代呢?又是如何在多种族的居民中取得平衡呢?永久居民(PR)跟公民在教育方面又有着什么样的差别呢?
首先第一个疑问,如何按照程序进入小学就读?新加坡的小学的入学时间和中国不同,中国的新生入学是每年的九月,新加坡则是在每年的一月,换句话说,在隔年的一月之前就会完成全部的小一新生登记程序。通常在五月份的时候,各幼稚园就会将新生入学手册发给年龄符合明年入小一的小朋友,让家长知道今年各梯次的登记时间。(大前提是家长已经选好了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新加坡教育局将小一入学程序分成以下面几个梯次,我们一起来看看:
第1期 : 这一梯是可以最早登记而且有优先权的梯次,只要自己的哥哥姊姊现在正在该校就读,就一定有学籍。
第2A1期:能够在这一梯登记的是学童的父母必须曾经是该校毕业的校友,且目前是校友会的会员。或是该校諮询委员会会员,或董事会的会员。
通常一般学校在这一梯登记的学生很少,不过若是名校的话在这一梯次登记的人就会比较多。
第2A2期:能够在这一梯登记的是学童的父母,兄姐曾在该校唸书,或是父母线在是该校的教职员。
第2A(B)期:要在这一梯次登记的话,学童的父母必须在去年7月1日之前加入学校成為志愿义工,并且替学校提供40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
或是学童的父母是与学校有直接联繫的教会(宗亲会)的成员,并受教会(宗亲会)的认可,或是父母是活跃的社团领袖。
所谓义工有必要解释一下,新加坡也跟很多国家一样,有所谓的名校,或是老字号的学校,通常这类学校比较受父母的欢迎,但是每年的学籍都是固定的,那要怎麼样才能早一点登记获得学籍呢?父母其中一方去学校做义工是个很好的选择,一方面多了解学校,一方面也帮助学校,另一方面当然就是可以早一梯次登记而早一点得到学籍。义工的工作通常很轻鬆,有的是说故事妈妈,也有交通管制等等。
第2C期:学童不符合上述条件或在上述登记期间无法得到学额。
我们家就是这一梯次,或者说大部分的移民家庭都是属於这一梯次的。
如果是名校或是好口碑的学校在这一梯次通常剩下的位置不多,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抽籤决定,若是遇到要抽籤的状况,居住在学校附近一公里或是两公里内的学童就有优先抽籤的权利了,一公里或是两公里各个学校的规定不同。
第2C(附加期):学童在第2C期间无法获得所登记学校的学额。
意思就是上一梯次抽籤没抽中的父母,必须要在这一梯次内另觅学校来登记。
第3期:学童不是新加坡人也不是永久居民。就是外国人喔。
这样大家应该很清楚入学程序的规定了,每一个梯次都有3-5天的时间供父母亲自前往学校登记,所以在时间上并不会很赶。这几个梯次的月分通常会是在7,8两个月。
至於选择学校方面就是个很大的学问了,其实就小学而言,虽然都是小学,但在程度上却还是有著些许的不同,比如说,以笔者自己的两个小孩为例,女儿就读的是英制的教会女校,这样的学校在英文学习上就比一般邻里的小学要难一些,但是华语的程度却又显简单。儿子就读的是一般邻里小学,在华语的表达方面就比英制的学校来的要求。当然所谓的名校又有著些许不同了。
当然,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有著不错的成就,所以在学校的选择上当然是用心再用心。不过也不是名校就一定是好,现在普遍的邻里学校在老师的素质跟教学上也有著不错的表现。在选学校前可以多方打听,问问这在学校附近的邻居,或是参考一下这间学校会考的成绩。学校的硬体设备也是选择学校的因素之一,新加坡是个小地方,所以没办法像中国一样,每间学校都有著标准大操场或是供游戏的乐园,不过该有的设备还是一定都有的。这裡我要特别说明的是新加坡政府很注重孩童的健康,每年都会替孩子做健康检查,基本项目是都有的,而且还会追踪检查,若是孩子体重过重,那下课的休息时间就会将这些过重的孩子集中起来做些健身操或是跑步等运动,若是孩子体重过轻,则会经常发些均衡饮食的传单给家长。若是孩子的有牙齿方面的问题,每间学校都附有驻校牙医及牙医诊所的设备,孩子可以在学校就近获得治疗,真是挺方便的。
在教学上,我自己觉得新加坡教育还蛮多元的,考试不是只有填测验卷,而是文科方面就包括了口试,听力,作文,测验卷等。华人的母语就是中文,是一定要学的,马来人或是印度人也有他们的母语,双语教育非常的落实。
每年在各种族的节庆时,学校也会用庆祝的方式帮助孩子,让孩子习惯多种族的社会。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校会有社团活动让学生选择,选择项目非常的多样,当然各学校的项目有些不同,不过选择性真是很多,比如一般的羽球,桌球,绘画,棋艺,武术等。或是罕见的芭蕾,古箏,国乐,风帆,保龄球,柔软体操等。
这些资讯父母都可以花点时间从新加坡的教育网站来查询,裡面有著全国小学的资料,网址,还有很多有用的消息喔,对於想找学校的父母有著很大的帮助。
如果孩子不是从幼稚园读上来,而是在台湾读过小学从中途转过来的,在入学时父母就要先有心理準备了,因為台湾与新加坡英语程度有著差异,所以一般孩子要入学时都会被降级,降级就是降一年,本来应该读三年级的孩子要去读二年级的课程。除非孩子自身的英文程度不错,跟得上这边的程度,那就不需降级,降级与否学校会给中途想转进来的孩子做测验,评估是否需要降级。
再来要说的是让多数父母心惊惊的PSLE小六会考。小六离校会考制度说白了其实就是考国中,新加坡的国中不是直升的,而是要经过考试用分数来分配的,这样很像早年的台湾一样,这样的制度当然一定有优缺点,但是我们既然选择让孩子在新加坡受教育,就要先接受这个制度。因為有会考这个制度,所以孩子在小学高年级或多或少一定面临著压力,当然用分数来分国中代表著国中也有著优劣。所以当父母的一定希望孩子能上好国中,有个读书的好环境。但其实只要孩子平时表现不错,跟得上学校的脚步,一定能度过离校会考这个关卡。
永久居民跟公民在教育这一块所享受的学习环境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学费。轻鬆谈了一下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我自己在新加坡九年了,孩子从幼稚园读到现在小学五年级跟小学二年级,所以对这方面多少有点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帮到想要来新加坡的移民家庭,也欢迎大家跟我讨论这个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