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意为“大海的南端”或“南方的海洋”,代指东南亚地区。早在本世界四五十年代,许多中国大陆的华人远涉重洋,南来谋生。至此之后,马来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半岛)被华人称为“南洋”。
1953年3月23日,陈六使以福建会馆主席身份,献出523英亩地段作为兴建大学之用,并以个人身份捐献了500万新元。陈六使的办学倡议得到了全东南亚华人社团的积极支持,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各地民众倾资兴学、无私奉献。
1955年,南洋大学开设先修班,为即将踏入大学的学员提供教育准备。
1956年3月15日,南洋大学正式开课,招收了第一批共584名学员。大学开办初期仅设立文、理学院和商学院。1957年,大学便展开各种科学社会研究活动。
1959年,首批学员,共437人毕业。南大开办7年后,招生数量已达到了 2,324名。1964年,南洋大学首次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款额与当时新加坡大学获得的财政支持一样。同年,南洋大学成立了校友会并将校友捐款的传统一直持续至今。
1980年,南洋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合并,统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为急速腾飞的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
1985年,南洋理工学院已经赫赫有名,他当年被英联邦工程理事会评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工程学院之一。
1987年,南洋理工学院成立会计与商业学院,就是现在享誉国际的南洋理工大学下属的南洋商学院。
1988年,成立应用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