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逼近留学人数 中国将成人才回流国。根据教育部(微博)统计,2013年出国留学人数比2012年增加3.58%,但归国人数增加29.53%。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宗华伟副处长在出席“2014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海站信息发布会”时感叹说,“海归”增幅是出国留学增幅的8倍以上,这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快速上升有关;同时,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世界难题,在国外的就业机会相对减少。
“我为什么要回家”?“我从7月开始在当地找工作,可一直到9月,简历在网申环节就被否定,甚至没有面试的机会。”2012年毕业的留英学生黄兆丰说,2012年的毕业季对于想在英国找工作的中国留学生而言,极为“惨淡”。彼时,英国政府已经出台规定,要求当地企业尽可能先满足英国本地人的求职需求,并于当年4月取消了留学生的工作签证。“其实我也不是很在乎是否在英国获得一份工作。”黄兆丰说,“当时跟我一同去英国留学的大概有二三十个同学,现在大家都回国了。”2011年至2012年,黄兆丰在英国利兹大学攻读电气工程研究生,2012年9月回到中国,目前在一家国企任职。相较于当下遭遇“国外就业难”的中国留学生,1999年就出国留学的徐冰如主动放弃在澳大利亚的稳定工作,几年前回到上海,目前在上海一家金属对外出口公司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我觉得上海的发展速度很快,机会很多,而澳大利亚的生活过于安逸了,所以就想回来。对于现在的状态,我非常满意。”
中国将成人才回流国?黄兆丰和徐冰如这样学成后主动回国的并非个例,来自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到2013年底,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已达到了305.86万人,其中72.83%学成后回国发展。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41.39万各类留学人员中,选择学成回国的共有35.35万人,回国率达到85.41%,其中自费留学回来的有33.15万人。与2012年度相比,2013年中国留学回国人数增加8.06万人,增长了29.53%。对比仅增长3.58%的出国留学人数,留学回国人数的激增引起多方关注。据《中国海归创业发展报告(2012)》指出,2009年,中国回国海归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比前一年增加50%以上。2011年底,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新增18.6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37.7%。而2013年底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则显示,2012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创历史新高。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中国将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
高中留学占比大幅上升?在举行的2014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上海站信息发布会上,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张进表示,2013年上海学生前往留学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约占获签人数的近85%。其中,前往美国、英国留学的学生分别占到了总数的30.2%和20.5%。按留学教育程度分,去年上海学生前往国外就读高中和大学本科的人数,分别占到全年获签人数的近10%和40%。其中到国外读中学的人数在上涨,而2012年上海前往国外就读高中的学生人数占全年获签人数的8%,显示低龄化留学有所上升。留学人员呈现加速回流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海归人数创历史新高,达30多万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技司负责人介绍,数据显示,近6年回国发展的人数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约3倍,年均递增36%。专家分析,加速回流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留学人员回国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催生了这轮有史以来最大的回国潮。
二是中央对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高度重视,制定了一批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政策措施,有计划分层次地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集中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留学 (微博) 人才回国创新创业。2013年,我国重大人才工程持续推进。“千人计划”引才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年新增861人,总数已达4180人,带动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归国潮。
三是广大海外学子虽身处异乡,但祖国是他们的根,他们渴望践行报国之志,把个人理想、抱负、才华和事业融入到民族复兴伟业,以爱国追求实现中国梦。
除加速回流外,专家表示,当前归国潮还呈现出人员结构变化、人才环流效应逐渐凸显的特点。比如,普通自费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快速增加;一些高层次人才选择国内外事业兼顾,进行“海鸥”和“哑铃”式发展,形成了人才智力的国际环流。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从世界最大的人才流出国,转变为世界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2013年,中国迎来海归潮,当年海归人数达35.35万人,创历史新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出国人员想回来?海归潮会对国内就业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如今海归的优势会否还像过去那么明显?昨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专家陈秋霖接受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是海归潮动因,但归国优势较以前减弱,海归需调整心态,修炼内功。
现状
发达国家经济不佳
留学 (微博) 归国人员不断增加
重庆商报: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来求职?
陈秋霖:首先,归国人数增多,是因为出国人数在增加。201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有41万,而2006年只有13.4万人。所以最近几年出国人数增长很多,而且90%是自费出国。
其次,归国人员增加不是今年的新趋势,2012年其实是增长较快的一年。2012年各类留学归国人员27.29万人,所以2013年突破30万并不是太出乎意料。
第三,如果把出国的人分成两类,一类去发达国家,一类去非发达国家。如果是去非发达国家留学,其实大部分都是预计要回国就业的,中国毕竟还是发展得更好。
去发达国家的,留下就业的也许会多一点,但是恰恰遇到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受影响,既是出国留学增加的原因,也是出国留学人员归国增加的原因。发达国家由于经济不好,学校的预算减少,所以增加了吸收中国自费留学生的名额。同时,因为经济不好,找工作不容易,所以更多留学生还得回国就业。
此外,随着出国人数增加,人才的质量结构和原来有所变化。原来出国可能都是一些欧美名校,现在就更为多元,现在出国的更多可能是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想让孩子受不同的教育,或者受一些宣传的引导,觉得出国就是好的。所以现在出国留学的人多,回国的人也多,但是人才的质量和当年不能同日而语,这也是需要重新考量的。
趋势
国内经济基本面向好 出国留学数量增幅将减小
重庆商报:您预计今年归国人数还会继续增加吗?会呈现什么趋势和特征?
陈秋霖:我觉得短期内出国留学的人数还是会增加,第一是因为我们现在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第二是家长[微博]的收入水平提高,很多家庭能够支持这种自费留学;第三,大家确实还是对国内的教育存在一些争议,比如高考(微博)[微博]制度,家长可能觉得还是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选择让孩子出国。
留学归国人员也会增长,但是可能会有波动。一方面会受国外经济的影响,国外经济越好,吸收的就业越多,那么归国就业的人可能就少一些,反之则会增多。但整体上说,回国的会增加,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很快,虽然现在有放缓的趋势,但整体基本面还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会是吸引大家回来的主要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我觉得出国人数不会一直高速增长,原因是现在留学归国人员的优势和原来相比有所减弱。原来的出国留学人员,在知识、技术、语言、视野等方面,可以更具优势。但随着国内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这种差异正在缩小。此外,在中国就业、发展,需要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这是海归有可能欠缺的。因此,受中国人才需求特征变化的影响,出国人员增长幅度可能会有所减小。
影响
海归优势不再明显 关键看是否有核心竞争力
重庆商报:在归国人员增长的同时,国内应届毕业生人数也达到历史最高点的727万人。海归潮会否对他们形成冲击?
陈秋霖:我觉得冲击可能还谈不上,因为有一个结构性的原因,就是说在某一些特定领域,实际上归国人员一直是有冲击的,比如教育领域的求职,留学归国人员很多年来都占优势,这个冲击并不是新问题。但是有些领域,出国留学人员和国内毕业人员都是同样地找工作,不会形成太大冲击。
当然,总体来说,在就业上海归略有优势,这也是大家为什么愿意出国的重要原因,但同样要看到,国内人才也有海归不具备的一些竞争力。
重庆商报:2014年开年,中国留学人才市场乍暖还寒,留学生们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应对就业寒冬?
陈秋霖:首先,海归们的心态要调整。如今的海归和以前的海归的情形已经不一样了,以前任何一个海归回来都可能有很好的空间,但现在在一个“世界村”里,就业到哪儿都是一样。
其次,对于不论是海归还是国内学生而言,是不是毕业生多了就业就难了?实际上毕业生里面优秀的那部分人,其实并不受人数变化的影响,他的市场需求一直很高。所以关键还是你要具备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从知识、技术、语言、眼界,包括其他的技能,要有优势、有能力。而对于不在这个百分比里的人来说,这个影响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只能更好地去观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做好准备。
建议
营造好的平台 是吸引优秀人才的要素
重庆商报: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如何把握人才新特点,提供更好的环境,吸引、引进归国人才?
陈秋霖:海归也分不同类别,对一些我们国内比较缺的、确实有优势的人,当然要给予相应的更好的政策,营造一个好的平台,去吸引他们。
我个人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怎么使他们的工作环境更好地和国际发展趋势接轨。这在创造好的、吸引人才的条件上,反而是比较核心的。对于归国人员来说,收入当然是一个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舒服的工作环境,比如办一个手续,不要那么复杂,搞得大家疲于奔命,想回来又觉得成本太高。为归国人员提供更方便的归国环境,比如便捷的手续,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是我认为吸引优秀人才更重要的要素。
精彩观点
●“我觉得出国人数不会一直高速增长,原因是现在留学归国人员的优势和原来相比有所减弱。受中国人才需求特征变化的影响,出国人员增长幅度可能会有所减小。”
●“总体来说,在就业上海归略有优势,这也是大家为什么愿意出国的原因,但同样要看到,国内人才也有海归不具备的一些竞争力。”
●“为归国人员提供更方便的归国环境,比如便捷的手续,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是我认为吸引优秀人才更重要的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