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简述
1944创校年份
创校年份
新币S$9,156学费
学费
新币S$18000生活费
生活费
否GEP
GEP
是SAP
SAP
是入学评估
入学评估
是午餐供应
午餐供应
上午07:30-下午01:45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是校车接送
校车接送
是校服要求
校服要求
| 学校介绍
故事始于1944年 第一个十年 - 1944年至1954年
静山小学成立于1944年8月,名为Chin San School。这是一所中国中学,位于现在被称为实龙岗花园的地方。在实龙岗花园开发之前,一个村庄嵌套在这片土地上。该村庄被称为Chin San Nei(青山内)或Chin San Li(青山里),意为Chin San Village或Chin San Garden。Chin San School以这个村庄命名。
Chin San School由一群具有公民意识的村民创办,他们认为当地需要一所学校为其年轻人提供教育。他们走到一起筹集资金建立学校。与此同时,他们寻找合适的候选人来领导学校,带头为村民的孩子提供教育。
第二个十年 - 1955年至1964年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Chin San School不得不从Chin San Village离开,为Serangoon Gardens庄园的发展腾出空间。学校搬迁到现在的Ang Mo Kio Avenue 3的Lark Sye Heng(六使园)。
新校舍所在的土地是由慈善家Tan Lark Sye(陈六使)的兄弟Tan Boon Kak先生捐赠的。新校舍建在Tan Boon Kak先生橡胶种植园内的一片土地上。
Tan Boon Kak先生希望Chin San School能够专注于中国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的学习和教学。他还认为学校应该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来追求卓越。因此,他建议修改学校名称以配合其使命。陈先生建议在现有的“青”(意思是“绿色”)中添加汉字“争”(意思是“努力”),新词“静”(意思是“安静”) 。学校的中文名称“静山小学”一直延续至今。
第三个十年 - 1965年至1974年
Chin San School已经重新定位到现在的Ang Mo Kio Avenue 3.在城市化之前,在建立Ang Mo Kio新城之前,一个巨大的橡胶种植园占据了这个区域。许多橡胶挖掘机和劳动者通过养猪和家禽养殖或蔬菜园艺来补充其生计。
霍夫生活甘榜(马来语为“乡村”)今天不一样舒适的生活在城市里,那些谁已通过甘榜时代已经同意,他们喜欢在甘榜长大。生活可能很艰难,但社区精神强烈。
当新加坡在1965年获得独立时,政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失业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国必须走向快速工业化。邀请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厂。鼓励新加坡人掌握新技能,以确保国家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还强调学习和说英语,以促进与外界的良好沟通,也促进多种族新加坡本身的沟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将孩子纳入英语中学。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进入高等教育或进入劳动力市场时获得优势。
第四个十年 - 1975年至1984年
现在的Ang Mo Kio新城的开发始于1973年,是新加坡第七个新城。在20世纪70年代,许多新的公寓在这个新城镇涌现。宏茂桥新城的开发导致该地区人口密度增加。宏茂桥的许多学校都满负荷运转,京山小学就是其中之一。
这十年中两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对京山小学产生了影响。1979年,新加坡的教育体系采用了双语政策。新加坡的每个孩子都必须学习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和母语作为第二语言。
1982年,学校被移交给政府,因为学校董事会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升级学校,以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小学标准。在此期间,Chin San School成为一所完整的公立学校。随着学校的移交,方言名称“钦三学校”被取消。使用了基于学校中文名称的汉语拼音版本,1982年,“静山小学”成为学校的正式名称。
第五个十年 - 1985年至1994年
1985 - 1991年间,所有新加坡学校都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教育改革,以减少浪费,提高学校系统的灵活性,为学校提供更大的自主权,并提供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
在此期间,开展了许多全国运动,以促进新加坡人的价值观和鼓励生产力。这些活动中的关键信息和价值观通过学校进行了级联和加强。
京山小学的学生经常参加由吉祥物Teamy the Bee(1982-1999),Singa the Lion和Sharity the Elephant领导的活动。这些吉祥物所代表的价值观被融入到学校的总课程中,并用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重点是让学生具备创新和生产力的精神,牢固树立道德价值观,并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来实践恩惠。第六个十年 - 1995年至2004年
1997年,新加坡教育系统开始朝着能力驱动系统的方向发展 ,其灵感来自当时的总理 吴作栋的“思想学校,学习国家”(TSLN)。
这一愿景描述了一个思想和承诺的公民 能够应对未来挑战的国家,以及一个面向21世纪需求的教育 体系。
教育部于1999年启动了一项重大计划“ 重建和改进现有学校计划”(PRIME),以确保 所有学校都有一个有利的物质环境来加强
教与学。根据该计划,学校配备了 最先进的设施,包括计算机实验室,媒体 资源库和信息技术(IT)学习资源
由于京山小学于1997年建成,旧建筑 被拆除,现在的建筑物竖立在5 Ang Mo Kio Street 52号。由于施工的程度,景山小学 搬到了一所学校(目前大桥小学) 在等待施工完成。2001年12月,景山 小学终于搬回现址。
新大楼于2003年7月11日由已故卫生和运输部长Balaji Sadasivan博士 和Ang Mo Kio GRC 国会议员 正式开放。学校正式开幕标记特殊场合。
第七个十年 - 2005年至2015年
2005年,静山小学庆祝成立60周年。仪式的主题 是“卓越之峰”,与教育部(MOE)的“思维学校,学习国家”愿景保持一致 。 作为庆祝活动的一部分,陶艺俱乐部CCA的学生和老师根据 主题设计和制作了陶器作品。自“卓越之峰”系列以来 ,学生们的陶器作品一直 受到包括教育部在内的组织的高度追捧, 可用作活动中向客人展示的代币。
看到有机会利用学校的陶器实力, 学校开发了一个为期六年的螺旋式课程,培养了 视觉艺术和陶艺技能,使学生具备批判性和创造性 思维能力,并通过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交和情感能力 -in行动。由于这些努力,学校在2013年被 授予视觉艺术和陶器的利基地位。
2013年,静山小学也因其学生在小学毕业考试(PSLE)中的出色表现 而备受瞩目 。学校的表现是九年来最好的。这是 对学校提供的优质教育的认可。
2014年学校改革后的使命和愿景声明 有助于加强景山小学对我们独特品牌的持续承诺 ,即提供价值驱动的整体教育。
静山小学已经持续了七十多年。
5 Ang Mo Kio Street 52, Singapore 569228
http://www.jingshanpri.moe.edu.sg
6456 6305
| 科目
艺术,华文,英文,基础华文,基础英文,基础数学,基础马来文,基础科学,基础泰米尔文,高级华文,高级马来文,高级泰米尔文,数学,马来文,音乐,体育,科学,社会科学,泰米尔文
应用学习计划 (ALP)、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Green Explorers @ JS、地球学习计划 (LLP)、社区服务和学生领导力、 蓬勃发展@JS:品格优势,行动中的正念和感恩,课外活动(CCA),男孩(女子和男子),篮球(女子和男子),足球(女子和男子),跳绳(女子和男子),巧固球 (女子和男子)、童子军(男子)、女童军(女子)、古筝合唱团(女子和男子)、现代舞(女子和男子)、中国舞(女子和男子)、文化舞(女子和男子) ,工艺美术(女子和男子),陶瓷(女子和男子),机器人课程(女子和男子),设计与创新(女子和男子),环境科学(女子和男子),通信技术(媒体制作)(女子) 和男孩)
| 课外活动
羽毛球(男生和女生),篮球(男生和女生),足球(男生和女生),跳绳(男生和女生),巧固球(男生和女生),童子军(男生),女童军 (Brownies) (女生),古筝(男生和女生),现代舞(男生和女生),中国舞 (男生和女生),文化舞蹈(男生和女生),手工艺(男生和女生),陶艺(男生和女生),机器人(男生和女生),设计与创新(男生和女生),环境科学(男生和女生),通信技术 (媒体制作) (男生和女生)
| DSA直入
| 分班成绩详情
| 相关留学攻略


新加坡留学 新加坡管理大学研究生优势有那些?
新加坡管理大学(SMU),是新加坡三所公立大学之一,是亚洲顶级的财经类院校。与美国精英大学相同,新大采用了美国常春藤大学式研讨会形式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新大与美国两所顶尖商学院,即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及信息科技教育与研究闻名于全球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新加坡管理大学已经成为一所世界一流的商业管理大学,在UTD世界知名商学院排名中,新加坡管理大学排名第54位。
![两女生留英期间办流动艺术活动传扬新加坡文化。有什么最能代表新加坡文化?对于两名女生余欣颖(24岁)和莫萃尹(25岁)来说,新加坡艺术家的作品,就能完好地呈现我国文化的多面性。余欣颖和莫萃尹在英国留学期间,因对艺术的共同热爱而结识。李显龙总理出席伦敦“新加坡日”时,用丝网印制了PUSH明信片。配合伦敦文化奥林匹克与伦敦设计节的举行,PUSH展出多个富含新加坡色彩的艺术品。今年于伦敦“新加坡日”亮相的PUSH包括丝网印刷活动,提供了100张明信片,让新加坡人印制卡片并免费邮寄回新加坡。在外留学,除了与朋友分享有关新加坡的故事,还能如何让更多人了解新加坡文化?两名女生在英国留学期间,就创办了名为“Pop-Up Singapore House”的流动艺术活动,在海外传扬新加坡文化。 2014年首次在伦敦“新加坡日”(Singapore Day)亮相的“Pop-Up Singapore House”流动艺术摊位,其幕后策划人就是余欣颖和莫萃尹。余欣颖和莫萃尹分别在2009年和2007年到伦敦留学,余欣颖在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修读平面设计,莫萃尹则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社会人类学。两人基于对艺术的共同热爱而结识,并在两年前创办名为“Pop-Up Singapore House”(简称PUSH)的流动艺术活动。在伦敦文化奥林匹克登场。PUSH由两个艺术组织Platform 65和Creative [SIN]ergy联办,余欣颖和莫萃尹分别是这两个组织的负责人。PUSH是个展示艺术与文化的流动平台,性质相当随性,可随时随地冒起,为周遭环境注入艺术气息。它目前已在伦敦出现过三次,最初于2012年的“伦敦文化奥林匹克”(London Cultural Olympiad)亮相。谈到创立PUSH的契机,余欣颖说:“2012年是伦敦举办奥林匹克那年,当局因此同时举办了‘伦敦文化奥林匹克’,让许多国家参展。当时,我们打听到新加坡并没有参加,于是我和萃尹决定举办自己的活动参加,PUSH便由此诞生。”那一次,PUSH获得新加坡公司RSP Planet Design Studios和其他机构协助,于伦敦一个城市屋(townhouse)举办了三个月。活动展出了新加坡多名艺术家的陶瓷、时装和手工艺术品等,并举办电影放映会,播放新加坡电影如巫俊锋的《丛林湾》(Tanjong Rhu)、《沙城》(Sandcastle)等。那次活动也成为伦敦设计节(London Design Festival)的一部分。隔年,PUSH出现在首次于伦敦举办的东南亚艺术节(SEA ArtsFest),并以“The Terminal”为主题。为期三天的活动,探讨了生活中的各类中转地如机场、巴士转换站等,邀请来自各地的艺术家举办演出和座谈会。 受邀参与伦敦“新加坡日”。今年3月,PUSH则受邀参与伦敦的“新加坡日”,带来一系列活动如有关音响设计、三维打印的展览,及丝网印刷(silkscreen printing)等。当时在英国访问的李显龙总理和夫人何晶也到场,李显龙总理更是亲手尝试用丝网印制了PUSH明信片。余欣颖和莫萃尹为那次的丝网印刷活动提供了1000张明信片,让出席的国人印制自己的卡片,并通过PUSH免费邮寄给远在新加坡的亲友。往年的“新加坡日”着重在美食和歌舞表演,今年的活动则首次以艺术和设计为主轴之一,莫萃尹认为别具意义。她说:“许多本土艺术家往往不受到国人赏识,不少人只对海外设计家的作品感兴趣。实际上,新加坡有很多出色的艺术作品等待发掘,举办PUSH的目的,就是希望将这些作品呈现在人们眼前,让国人知道新加坡也有优秀的艺术人才。”余欣颖也有同感:“当我刚开始踏入艺术与设计领域时,周围许多人都告诉我这行业在新加坡还不成熟。有幸的是,这个圈子再小,也给予了我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我想以个人方式,如策划PUSH活动,来回馈社会。” 希望把PUSH带回新加坡,莫萃尹本身也在2012年获颁国家艺术理事会奖学金,到伦敦大学金匠学院(Goldsmiths College)修读艺术管理和文化政策硕士,PUSH就是她回馈社会的方式之一。她说:“PUSH不仅让艺术家展示作品,也提供平台让来自各国、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交流切磋。我们希望有更多新加坡艺术家透过这类平台受益。”两人目前已毕业并返回新加坡,但她们依然与海外艺术家保持密切联系,时常飞往伦敦策划艺术项目。余欣颖和莫萃尹希望有朝一日能把它带回新加坡。余欣颖说:“我们不仅要在海外传扬新加坡文化,也要让国人意识到本土创作的艺术价值,支持新加坡艺术。”](https://www.eistudy.com/wp-content/uploads/2021/10/20140417090526972-2-150x15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