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是出国留学,有人年薪百万,有人却月薪2000?

 

 
       近些年来,随着留学一族变成了竞争市场上的爆款,或多或少,一些“海归”的质量却不能达标。同样是留学,有的人入手皆名车,有的人却年薪不及别人的月薪?

 

      每年的毕业求职高峰,总会看到某些报道称海归找工作难:一个月3000块钱、大企业不要人、小公司看不上。这就变得蜜汁尴尬了,只能一边啃老,一边继续找事做。

 

 

他们是天生能力强还是人际圈“扛把子”?除了都是学霸,他们平时参加社团活动是有多积极?做Project只是为了培养专业能力?他们在找工作前披荆斩棘彻夜无眠做了多少准备?

 

Of course,他们必然是有过人之处的。而相比起来,我们习惯花很少的时间来达到最大的功效。

 

1没有谁能随便“速成”就找到理想的工作

 

考试前我抱佛脚、找工作前把简历赶一赶、比赛前最后一刻花个三天三夜集训,然后,事情结束了,结果总是还不错。于是我用这种心态继续混日子,总觉得什么东西只要靠我几个礼拜、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努力,一定有成果。

 

这阵子很多学弟妹跟我反应:“我已经花一个周末整整四十八小时的时间修改我的简历了!为什么还不够好?”“我已经花一个月的时间每天申请实习了,为什么一点成效都没有?”“我这个考试已经念两个周末了,应该已经没问题了吧!”

 

 

我们都以为,一个周末、一个礼拜、一个月,就够了!但你知道吗,这种付出的程度真的微不足道到了极点。到美国之后我才发现,这里的学生看待自己时间的态度不一样,在求职方面尤其明显。他们的单位不是几天、几个礼拜、而是“几年”。

 

我看到无数个大二学生早早在开学前就把简历写好(是他们花了好几个礼拜写出来的第一版),规划自己大二这学年需要做什么研究、培养什么面试技能(是的,面对大三下的招聘季,大二上的他们已经开始准备了!),大二暑假到大三上时已经开始进行紧锣密鼓的面试练习,并且针对大四毕业以后想进的公司开始找资源、接触学长学姐。

 

2想要出众,请遵从“一万小时法则”

 

这里的学生流行“一万小时法则”:意思是:如果你要擅长某件事情,你必须要付出至少一万个小时。

 

再说一个我室友的例子:同样是中国人,高中就来美国念书,我见到她的时候,她Offer拿不完,大到纽约高盛的投行部门,小至LA极少数几家菁英投资银行。这些银行还天天打电话给她,游说她选择他们公司。

 

 

她英文讲得极好,长得漂亮身材又火辣,人缘极佳,朋友遍佈世界各国。成绩还是顶尖的,是他们那届四年来全A女王(数学双财经系!这可不是混着玩的),闲暇之余还跟教授做经济研究,名字被写到Paper上。

 

3你可知人生胜利组有多努力

 

但是,让我们拾起酸民的心态,看看人家怎么努力的。面对课业她从不马虎,从大一开始她就每天复习预习,因为英文还不够好,她经常花别人双倍的时间写作业。

 

找工作更是刻苦,她没有一帆风顺,相反的,在大三大四这两年一点结果都没有,尽管已经每天练习面试了、已经每天积极的联系学长姐了、已经把所有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含辛茹苦一年半载,大四那年她只拿到了一个不怎么满意的offer。

 

 

于是她咬着牙,放弃那个工作机会,决定延毕一年继续努力。她从头开始找实习,继续用超乎常人的意志力走下去,半年以后的最后一刻,她终于拿到了一个顶尖投行的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积极表现,实习结束时,她已经优秀得无数家投行都想聘她。

 

两年来,她经历了无数失败与挫折,她跟我说,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她每天都躲到厕所哭,但是哭完还是得若无其事地继续找工作、念书、写Paper,强迫自己微笑面对下一个挑战。

 

为了找工作,她寄出了1000多封Email,打过几百通电话,面试无数次,在这么多努力后她拿到了五个顶尖的Offer;也就是说两年寒窗之后,她的成功机率不过仅仅5/1000,而你还觉得面试练习一个礼拜就可以进入麦肯锡?

 

当然,你可能觉得我举的例子太极端,觉得你身边有很多人生胜利组,真的就是练习面试一个礼拜就拿到了年薪百万的Offer,你觉得很不公平,你觉得这是资源、体制、社会的问题,你甚至觉得就是有很多人、事物都对不起你。

 

 

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些人生胜利组的努力,他们是不是上课比你认真?当你在恍神想着等一下要吃什么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已经专心写下笔记?当你不求甚解,上课用Facebook的时候,他们是不是正努力理解所学内容,在脑海里转了好几圈?

 

他们是不是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而不是像你,只会嘴上说说?他们是不是平时就积极参与社团、做Project,培养专业能力?当你努力一个月就想放弃,他们是不是还意志坚定地往前走?还有,他们是不是执行的时间多,抱怨的时间少?

 

4世界上真的没有速成这件事

 

你所嫉妒的人生胜利组,他们一夜之间的成功,都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累积下来的。人生胜利组还有几个共同特征:他们愿意卷起袖子去做、他们愿意思考、 他们不随意妥协,他们不会努力两个月以后就放弃、他们失败时不会从此缩回自己的小确幸回圈,而是哭完以后,继续走。

 

 

我同学的好几个朋友考上了常青藤名校的PhD,他们从大二就开始跟教授做研究,为了三年后的申请做努力;同班的安德鲁,拿到了麦肯锡、BCG还有Bain的Offer,他从大二开始练习个案面试到大四;同校的学弟妹在大二上就开始找实习,并且研读投行面试指南,为的是大三暑假可以进入Top投行的Summer Program。

 

 

有句话说的好:“大家都渴望得到的东西,如果你没有压倒性的能力和胜算,你只能用压倒性的努力去争取。”成功往往都偏爱努力且有准备的人。用一万个小时来换一个百万年薪的offer,想想一点儿都不亏。

 

澳洲留学—免费咨询

 

长按下方二维码

添加意腾资深顾问

👇👇👇

small_c_popup.png

与我们联系

免费获取最新出国留学攻略

(*) Compulsory to be completed 必须填写

PART A. COURSE DETAILS 课程名称


PART B. PERSONAL PARTICULARS(Please write in BLOCK letters) 个人资料(请以大写字母填写)

List the countries in which applicant has resided for one year or more during last five years:
列出在过去5年你居住超过1年的国家:
If any of the answer is "YES", please furnish details on a separate sheet of paper! 若答案是“是”,请在另一张纸提供详情!

PART C.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chronological order) 学历 (if any/ 若有)

If yes, please state type and score: 如有,请注明类型和分数:

PART D. EMPLOYMENT HISTORY 工作经验 (if any/ 若有)

Working experience starting with the latest position in chronological order(dd/mm/yyyy) 请依最近的职位, 顺序列明工作单位和职称(日日/月月/年年年年)

PART E. APPLICANT'S NATURAL PARENTS INFORMATION 申请者父母亲讯息


PART F. PARENTS' EMPLOYMENT STATEMENT 父母工作证明

Father 父亲
Mother 母亲

PART G. PARENTS'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S 父母学历

Father 父亲
Mother 母亲

PART H. APPLICANT'S SIBLINGS 申请者的兄弟姐妹

Sibling1/ 兄弟姐妹1
Sibling2/ 兄弟姐妹2
Sibling3/ 兄弟姐妹3

PART I. REFERRAL DETAILS(AT LEAST 2) 推荐人信息(至少两位)

Referral1/ 推荐人1
Referral2/ 推荐人2

PART J.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校内课余活动)


PART K. Honors and Awards (近5年内的获奖情况)


PART L. Social Work (校外实践经历)-- 包括实习,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等


PART M. Interest & Hobbies (兴趣爱好)


PART N. DETAILS FOR EMERGENCY (紧急事况)

*In case of emergency, please contact 如遇突发情况,请联络

APPLICANT'S CONFIRMATION & ACKNOWN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