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STYLE

开学季,新生如何度过适应期? 意腾君整理了一些学长学姐的经验总结,今天为大家倾情奉上。
语言篇
能够出国留学,想必大家往往经历了各种语言培训和考试,但考试过关并不意味着实际运用不存在问题。
张华就读于法国里昂大学,刚到法国的第一天,听到当地人所说的法语感到“一脸懵逼”。因为当地人说的法语不仅语速很快,而且还夹杂着口音和方言,跟在学校学的完全不一样。
因为听不懂,购物时不知道该付多少钱,张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买东西都使用大额纸钞,然后让商家找零。那时候零钱攒了一大堆不敢拿出去花。现在想起来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尴尬又好笑”。
刚到温哥华升读大学本科的留学生表示,最难适应的是语言环境,要在全英语授课环境下学习,跟上课程节奏仍须时日。
入读UBC尚德商学院(Sauder School of Business)第一年班,来自南京的刘清清表示,第一天课最不习惯的是全英语授课。虽然她的英语程度已达到入学标准,但很多时候仍要适应教授讲课时的节奏。
确实,初到海外,很多学子的学业困难都因语言问题而起。多数学生认为,熟练掌握语言是我们开展学业的关键所在,所以提早做好准备和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生活篇
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学子到国外之后,吃饭问题往往是一大挑战。新西兰留学生陈同学说:“在国内读书时,在学校餐厅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再加上学校周围的各色小吃店,完全不用担心吃饭问题。”
但在国外,当地饮食不符合自己的口味,再加上有的学校还没有食堂,中餐馆的餐又特别贵,吃饭还真是个问题。
但好在国外高校的宿舍里或者学子所租住的房屋里一般都有厨房,不少学生开始学着下厨。
在很多留学生看来,下厨做饭不仅能解决吃饭问题,还能缓解留学中的孤独。
葛同学现在就读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对国外的看病难,他也深有体会。
第一个学期就患了重感冒,自己一个人挂号看病的过程很煎熬,如果能在海关允许的范围内备一些常用药,就能减少不少麻烦。
总而言之,在国外保持好的健康状况特别重要。生活中的小细节解决不好很可能影响到学习。
学习篇
国外大学开设的许多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老师布置作业并在之后公布作业得分,但值得注意的是,老师并不会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题目如何操作。
对此,学长学姐们给出的经验是“有学业上的困难,要主动向老师求助”。
在国内读本科时,教授会布置作业,目的是促进学生巩固知识。但在英国学习,教授不仅对作业正确率有要求,而且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与课程的最终成绩有很大关联。
这就使得学生必须非常努力地完成作业。而教授并不会在课堂上讲解习题,遇到不会的习题,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于是在教授的办公时间主动去找他请教问题就十分必要了。
求学国外,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可以让自己更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比如,国外大学有些课程的作业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向队友求助。
平均学分绩点(GPA)成绩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它会影响到你能否按时毕业,是否可以转专业等。
提高GPA成绩,有很多方式,其中制订一个合适的选课方案非常重要,如果选课不合适,会拉低你的GPA成绩。
选课不能盲目。“有些同学看课程名字觉得喜欢就去选,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课程的实际内容可能和你所想的并不一样。”
此外,一些先导课要早安排,若安排过于靠后,有可能会延缓你的毕业。
社交篇
初到国外,结识几个好友能更快适应新生活。更重要的是,认识当地朋友,对你了解异国风俗和方言文化都有很大帮助,有助于你更快融入当地环境和生活。
学校是一个结交朋友,融合文化的好地方,留学生在国外应该学会持着一种开放,包容心态看异国文化特色。
运动无国界,中国学生想更好地融入外国学生的社交圈子,可以多参与校园运动,如打球,游泳,去健身房等等。
在运动切磋的过程中,这样不仅能更加了解当地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还能在运动中迸发出更多的感情火花。男的结交“老铁”,女的结交“闺蜜,死党”那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啊。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这么多啦,屏幕前的你,如果有更好的经验分享可以在下方留言板跟意腾君互动哦。
开学季,意腾君祝大家都能快速适应当地的生活,早日开启自己色彩斑斓的留学之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