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与留学的抉择:在教育体制内外的夹缝中犹豫徘徊!!!

联合国教科组织宣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也就是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湖北咸宁,在这个以三国赤壁古战场而闻名遐迩的地方,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湖北省级八大重点中学——鄂南高中

 

接触过这所中学的人无一不说:“学生、老师太辛苦了”。这是因为鄂南高中的师生从清晨6:30开始的早自习,到夜里10:30结束的晚自习。

 

不仅如此,他们每周只有周日休息,师生连轴转,年年如此。毫无疑问,这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孕育出来的恶果。

 

 
 
 
 

 

 

据说鄂南高中2016年的高考成绩是湖北省最好的,全省前20名的高分考生里,这个中学占了4个,而且成绩是“硬考”出来的,没有任何照顾性的加分。

 

但是,即便如此,还是有大量鄂南高中的高三毕业生落榜。不要说名校,进入国内一般大学都还是个梦想。

 

也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把目光纷纷投向海外留学。然而,却纠结徘徊犹豫……究竟是参加高考后再决定出不出国留学,还是直接出国留学

 

 
 
 
 

 

 

因为,对于家长来说:中国教育国际化这个概念,还在观望期。因为钱不一定是问题,而观念上、体制上、文化上的束缚,才是高考与留学之间的选择瓶颈

 

所以,即使中国城市化的奇迹每天都在发生,但中国教育六十多年的沉浮之后,仍是昨天的故事。显然,在高中环境里,高考与留学的抉择成为焦点

 

整体来看,作为中长期目标——“出国留学”的特点是“重要,但似乎并不紧急”,往往容易被忽略掉。

 

 
 
 
 

 

 

因为在按部就班的体制内学习过程中,中国学生和家长很少触及对人生起决定意义的中长期目标,而把大量时间花费在短期而短视的应试模式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是在高考失利后,才去考虑留学。然而,很多学生却因为应试体制而过早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选择途径

 

一种是相对激进,高二会考确保拿到高中毕业证后,放弃高考,进入国外大学的预科班,然后进入大学学位课程;

 

另一种相对稳妥,参加高考,进入国内大学,通过2+2、3+1等中外合作办学形式进入国外大学本科阶段,取得本科学位。

 

两种形式各有利弊,目前还很难说哪一种更好。因为一方面是应试教育的束缚,另一方面是对应试教育的顺应

 

这是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的“常态”,而且,学生、家长、老师都会把所有的责任推给教育部和体制。

 

 
 
 
 

 

 

然而,我更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环境的反作用力。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体制,但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

 

很清楚的记得,当年我高考后,回到班级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肆无忌惮地把书撕得粉碎、借此发泄的场景。

 

 
 
 
 

 

 

现在想想,那是因为功利的教育让学生远离学习,体制下的苛责让学习变成挣脱不掉的梦魇。所以,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会如此。

 

因此,我想说: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课堂改变了,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改变了

 
*
*
电邮 *
申请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

最新的留学攻略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如未收到,请检查垃圾邮箱或确认邮箱地址是否正确

*
*
电邮 *
报名年级 *
国家 *
联络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