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留学生,已经不再是单纯为了实践和兑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学成回国,报效祖国”的豪言壮语而出海了。每个人选择留学目的地和专攻领域,都有各自的动机和道理。
近年来,澳洲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移民和留学目标国之一。由于其地理位置、环境、气候以及与中国的经贸文化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的缘故,被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所熟知。那是一块最小的大陆、最大的岛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登陆。

留学,到底是为了镀金还是淘金,是为了增长见闻还是改变命运?每个人恐怕都有不同的选项。《十年澳洲梦》的作者,在谈到她赴澳留学的初衷时说:“漂泊也许只为圆一个梦”!我想说:嗯,端的确实是任性呀!
一直记得,那个和亚当、牛顿同因一粒小苹果而齐名的乔布斯同志曾经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当年,这个科技巨子的超级梦想,可谓掷地有声。
无可否认,每个人降生于世,只要身心正常,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梦想。而且,大大小小的梦想,常常被打上时代的烙印。

一两百年前,一直独善其身的中国人被洋枪洋炮砸醒,开始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于是在1872年11月,一群大清娃娃漂洋过海,踏上地球另一侧的美利坚大地,成为中国历史上首批小留学生。
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学习蛮夷之科技,归国圆大清“以夷制夷、科技兴邦”的强国梦。从此,“留洋”一词开始被写入中文词典,成为一代代年轻人追梦之旅的一部分。
二十世纪初,多少德才兼备的海归派成为中国政界文学界教育界的中流砥柱;而八十年代后,当国门再度打开时,留学潮又造就了一时多少豪杰。
与此同时,南半球那个叫澳大利亚的大岛国也越发张扬地进入中国人民的视野。

《十年澳洲梦》,乍读起来像是一本寻梦与圆梦日记。而通读全书后,却发现书中梦幻之比重甚小,更多的是现实主义的描写和刻画。
书中包含的不仅仅是作者在留洋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更是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一种心理与文化上的整合与再适应。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交通方式、通讯方式的不断更新。“地球村”、“全球化”已经不再是什么时髦词汇,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也未必没有那种雾里看花的神秘感了?

但是,世界各地真的会因全球化而大同小异了吗?答案,可能的NO。或许,《十年澳洲梦》可以给你一个答案,因为那是 一个中国留学生的澳洲生活实录,也是一部新世纪留学生的随笔集。
书里详细记录了作者在澳洲求学、生活十多年的亲身经历。从一个常人不易把握的角度和深度介绍澳洲社会的万象,对在澳留学、求职、工作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书中的内容出自作者十年间的两个专栏作品——求学与工作。
求学部分写的是作者初来澳洲的适应过程,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调适。当时,作者与许多异国寻梦的学子一样,带着放弃国内已有事业的犹豫与不舍以及对这块新大陆的神往,踏上这片陌生的土地。
远离亲朋好友,如一颗随风飘落的蒲公英种子;这颗种子要在新的土壤中发芽成长,当然会历经气象万千的成长故事,其中不乏以情动人的个人感遇。
作者以她深邃的眼光,审视了澳洲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记录了她在澳洲法律界工作过程中目睹的各种澳洲现状,不时作出中西文化的有趣对比。
但是,作为一个纯中国制造的你,欲想身临其境,还是赶快到澳洲溜一圈吧!嗯,再次强调一下人家马云说的那句:”只有杂交混养,未来才有机会”。